书籍 中国思维的根系的封面

中国思维的根系

萧延中

出版时间

2020-10-01

ISBN

978751173687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何以为中国

找寻中国思维的“语法”

古人提问题的角度: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而不是提那样的问题?

古人提问题的方式:为什么这样提问题,而不是那样提问题?

★ 关照形塑中国精神特质的内生要素

中国思维是维系中国数千年悠久传统的内生文化要素,是形塑中国精神特质的重要历史能量,它以“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形态渗透进中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社会无意识程度。它不仅是“智性的”(intellectual),而且是“心性的”(mentality);不仅是“思想”(thought),而且是“情态”(mind)。

★ 超越衡量中国思维性质的线性准则

尽管中国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理性分属不同的知识类型,但面对复杂丰富的现象世界,二者并非必然构成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超越以“前现代”标签作为衡量中国思维知识性质的线性准则,剖析和理解其中自洽的内在理路,是寻求和挖掘二者借鉴互渗之可能性的路径之一。

★ 透析运用共时性描述的根本目的

在方法论上,“共时性”描述既不是以发现“规律”和证明真理而抽象历史的所谓“宏大叙事”,也不是以抓到关键“钥匙”而一劳永逸地实现解释意图的本质主义,它仅仅是面临整体性议题时的一个有用的观察视角,一种便捷的透视工具,一项分析过往的认知取向。

萧延中,1955年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图书馆馆长,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心理学、毛泽东政治思想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专著)、《中华文化通志?政治学志》(合著)等;主编“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和“心理传记学译丛”;另出版编著、译著多种,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问题意识与研究旨要/ 1
一、问题与困惑/ 1
二、“中国思维”的双层论域/ 4
三、探讨“中国思维”的“语法”/ 7
四、融入世界主义视角的“中国思维”/ 1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投资失败,基本上是胡兰成的水平,经不起推敲。但偶有惊艳之语。
对“中国思维”作知识学的共时性描述以托出其整体性。这曾是经典的汉学家视角(葛兰言、李约瑟、葛瑞汉),国内学者多不能为或不屑为。但随着认识论及认知科学的兴盛和文明比较视域的展开(本质上是国人西学功夫的长进和对西方思维方式理解的加深),终于有学者能奉上一份研究笔记作引玉之用。作者结语中有一处颇为警醒:“思想和文化的根基性问题必须有整体性的关照,舍此似无他途”,但随即又承认用“共时性描述”的方式展现“整体性关照”只能是一种“方便法门”,它既不是凭某些规律来建立普遍历史的宏大叙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本质主义阐释,而仅仅是一个可能的观察视角,一种分析过往的认知取向。为作者的清醒点赞!深刻的共时性描述将会也只能成为巨人的肩膀。
期望值过高 不如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比較容易讀的一本書,內容跟想象中的有些出入,重點在政治思想史方面。“用漢語思維陳述西方觀念的知識雜交物種”這形容我喜歡,精妙的諷刺。
有意思的书
作者福柯用得好,从中认识了张东荪,突然之间觉得福柯的知识考古也许不过是一个时代很多哲学家共同的发现。另,附录三篇文章比正文有干货系列。
牛逼
虽然提供了一些很有趣的观点,但是过于强调中国的独特性。即便承认它,也需要问:这种“中国性”是怎么来的?
平庸之作。萧延中最擅长的还是研究中共党史与毛的政治思想,至于先秦政治思想史领域,则力所未逮,只能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