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嵇康之死的封面

嵇康之死

陈滞冬

出版时间

2019-12-31

ISBN

9787513337502

评分

★★★★★
书籍介绍

嵇康,曹魏著名文士,“竹林七贤”核心人物,“魏晋风度”的代表。

诗人、音乐家、哲学家、铁匠、美男子、特立独行的人。

诗文、辞赋、书论均斐然可观。《三国志·魏书》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有《兄秀才入军赠诗》《忧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等名篇传世。

作有“四弄”《风入松》《广陵散》等琴曲。

其人形容 “龙章凤姿”,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262年秋,司马昭及其心腹钟会推定嵇康死刑,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一曲《广陵散》,叹一声“广陵散从此绝矣”,从容就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乃至令一代枭雄司马昭几乎是在其擅权的最后时刻必杀之而后快?在魏晋之际的乱局之中,他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成就了自己在当时和后世文人中至高的精神旗帜式的地位?他与中国古琴曲中唯一一首叙事古曲《广陵散》神话般的故事与纠结,究竟反映了他死后一千七百五十多年间中国文化的何种处境乃至文化人的何种心态?

从这些疑问发端,作者详细考察了阮籍与嵇康之异同,二人与曹操、司马昭等政治集团的纠葛,嵇康与向秀、吕安的往来以及被置死地的原因,《广陵散》这部充满“杀伐之气”的神秘古曲与刺客传说,以及“竹林七贤”如何在百年后被神话,又经过历代文人和史家那些涂抹和扭曲?力图铲除包裹在嵇康周围的厚厚的历史泥垢,还原一个高贵、纯洁、独立自由的思想者形象。

最终,嵇康那平和通达却无法践行的人生理想,他独善其身的努力与失败,他浊世佳人般的洁身自好与明敏的理性,以及这种理性态度与世俗社会的格格不入,乃至其精神指向的无路可通,都成就了他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失败英雄的地位。

陈滞冬,生于四川成都,画家、书法家、艺术史学者,自由撰稿人。早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出版有《陈滞冬画集》、《陈滞冬书法集》、《石壶论画语要》、《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张大千谈艺录》、《图说中国艺术史》、《中国书学论著提要》等著作多种。曾在成都、兰州、太原、南京、杭州、威海、郑州、台北、巴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由于作者的文学与古典文献专业基础,加之多年的艺术实践,能从文本、历史、精神上贴近嵇康的原貌。

目录
前言
引子
嵇康与阮籍
嵇康之死
《广陵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嵇康之所以必须死,很可能是他提出了一种知识分子不与权势合作的另类生活方式,并且在当时的条件限制下,自己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足以让任何专制统治者都感到恐惧并且绝对不能容忍。
作者认为嵇康不仅是好冶铁而已,而是以煅铁为生计;介绍广陵散是怎样的一支曲子,以及竹林七贤是如何炮制出来的。观点有点特别,论据则嫌不足。 #读库 #小册子
内容一般。单独出一册书,过了。以文章形式编入一期《读库》即可。
可能资料有限,关于嵇康的历史并没有比以前了解得更多,又感觉是作者没有充分利用好资料。作者时常流露出粉丝一样的仰望,使一些文风像文艺青年一样,自我感动,作为读者看着挺失望,另外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太过黑白分明,爱憎有点直白,作为传记类文章不太合适。一些观点的论述,往往重复,逻辑也不够清晰。形容词副词太多,对于非虚构写作来说有点不合适。
一个连放读库里分量都不算重的文章为啥要单出一本小册子?
倒是对竹林七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不够强大真的不要那么的与众不同。
作者是不是也是个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者呢
2022.08.25 天津图书馆借阅 详见书评
三星半吧,确实有考据问题的硬伤,但对于没有基础的读者,还是有收获。
从嵇康代表的精神,他为什么会被针对,是如何一步步落入死亡,到后世文人如何因崇敬他而编造出“竹林七贤”的神话……看完有种“白云一片空悠悠”的恍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