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追逐类星体的封面

追逐类星体

何香涛

出版时间

2015-03-31

ISBN

978751355584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驱使我们不断探索。类星体,这个神秘的天体,以其独特的光谱特征和强大的辐射,吸引了无数科学家的目光。本书以《追逐类星体》为名,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探索宇宙奥秘的旅程,让我们领略到科学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作者简介
何香涛,河北束鹿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少年时期热爱数学和物理,后投身天文领域,成为北师大天文学系首批教师。改革开放后,他成为首批走出国门的天文学家,致力于类星体研究。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天文学会理事长,并多次获奖。何香涛热心科普活动,两次获得国家科普创作奖,业余时间酷爱围棋和乒乓球,并创办多项围棋赛事。
推荐理由
《追逐类星体》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类星体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天文学中的重要性。书中不仅涵盖了从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到类星体的光谱分析,再到黑洞理论等一系列天文学知识,而且以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案例,展现了科学家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读者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适合哪些人读
对天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宇宙奥秘的青少年
对科学探索充满好奇心的读者
希望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广大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最后的部分我不怎么喜欢,其他很好
射电天文学的诞生,仿佛是让人类在地球与遥远的外太空对话,类星体是遥远的快速运动的发光体,巨大的未知力量,探索宇宙的诞生,是未知星体的探照灯,作为参照物去研究其他,天文学就是让人类敬畏和好奇。
科普读物,主要讲述何香涛老师亲身经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类星体的发现过程:类星体伴随着射电天文学的兴起,是在人类打开了可见光之外的新窗口的时候遇到的新现象。此外,类星体的本质可能是一个活跃的星系的核心,有着巨大的能量。研究类星体对天文学的意义很大,从远到近,可以解决宇宙起源的问题、星际空间的问题和位置坐标框架的问题。当然,这些只是类星体应用的一部分例子,类星体在天文学上的用处还有很多。最后,类星体探索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科学的发现,有时候非常依赖于技术的突破,还有很多,是其他领域技术的进步。而长时间错过理解类星体,归根结底,是因为过去的传统经验让天文学家畏首畏尾,不敢想象。
读这本书之前几乎不知道“类星体”这个词,读完才知道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天文发现(惭愧!),好像也是天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今年有个中国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心黑洞质量最大、亮度最高的类星体。是我粗略了解黑洞知识路线图上重要的一本书啊。
射电天文学,用可见光之外的新的窗口观察宇宙,发现天上有很多无线电发射源,最终破解了其中一些目标的光谱,发现了类星体。利用类星体的信息,可以研究宇宙早期历史,研究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还可以帮助天文学建立一套固定位置的参考系。
【来自对过去的成果的不充分的归纳,算得上是一种偏见。这些偏见阻碍我们认识新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天文学的每次进步,都是令我们惊讶的新现象、新目标和新规律。天文学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提醒着人类,过去的经验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绊脚石。你已经掌握的知识,也有可能阻碍你掌握新的知识。】
天文学家受到无线电工程师的启发,开创了射电天文学,用可见光之外的新的窗口观察宇宙,发现天上有很多无线电发射源,最终破解了其中一些目标的光谱,发现了类星体。 利用类星体的信息,可以研究宇宙早期历史,研究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还可以帮助天文学建立一套固定位置的参考系。 天文学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提醒着人类,过去的经验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绊脚石。
书中系统介绍了类星体的发现过程,类星体伴随着射电天文学的兴起,是在人类打开了可见光之外的新窗口的时候遇到的新现象。作为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首,类星体之所以会多次与天文学家擦肩而过,其原因在于“知识的诅咒”。从恒星到星系,之前观测过的所有的天体,红移的速度都没有超过每秒钟三万公里,而人类发现的首个类星体却在以每秒五万公里的速度飞奔,这很难让当初的天文学家相信。这些不敢相信、不敢想象,全都来自经验,来自对过去的成果的不充分的归纳,算得上是一种偏见,而这些偏见阻碍天文学家对类星体的发现。由此看出,天文学的每次进步,都是令我们惊讶的新现象、新目标和新规律。天文学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提醒着人类,过去的经验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绊脚石。你已经掌握的知识,也有可能阻碍你掌握新的知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