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1840:大国之殇的封面

1840:大国之殇

端木赐香

出版时间

2013-07-01

ISBN

978751540276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辅以微历史的细节描述,站在中英制度、文化、人事的对比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中英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冲突与战争。试图说明,文化冲突会导致战争,而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文化的合力有关。

第一章要点: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主要讲解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和平叩关活动,及双方掌门人的价值诉求。试图说明,清政府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体制与文化执拗才是导致战争发生的终极原因。

第二章要点: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工业、农业、商贸、外交等各个角度,对比中英双方的国力。试图说明,文化乃制度之母,战争的胜败,埋藏于文化与体制的深层,而不是传统的什么皇帝昏庸、官场腐败等模式化及简单化言说模式所能概括的。

第三章要点: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大清人民为什么就爱上了鸦片?为何同时期的日本人不爱,英国本土并不禁烟,英国人民咋就不爱这一口呢?还有,针对大清人民的爱好,政府是如何对付的,为什么怎么都对付不了呢?

第四章要点:天朝救星林钦差VS英国“佐罗”义律。当天朝钦朝林则徐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遭遇后,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呢?这些冲突背后隐含了如何的文化隔膜与文化敌意?虎门销烟对大清来讲,是胜利吗?

第五章要点:战前热身与战争前奏,文化冲突在继续,林钦差致英国女王的信,在英国成了笑料;更让人不好意思的是,英国议会关于是否发兵中国的争论及议院这种体制,对中国人智商与情商上的羞辱延续至今。

第六章要点:稀里糊涂的战争就开始了。清国不懂西方的游戏规则,坚决不接英国的“哀的美敦书”,所以这战争开始得稀里糊涂;清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国家是与它平等的,所以它把战争当作是夷衅;清国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人民与它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夷夏大防、满人执政的大背景下,战争刺激了畸形混乱的民族主义情结,于是,上至琦善大人,下至渔民船户,一不小心都成了汉奸。汉奸成了战场上的主要人文景观,甚至成了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七章要点: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悲剧在继续,天朝在继续懵懂。中英双方在智力上的不对等,让这场悲剧增加了诸多闹剧甚至喜剧的成份。

第八章要点:战争的结束和战争的果实。从此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有意思的是,西方人认为,从此与中国平等了。但中国却把这些条约称作不平等条约。

第九章要点:余音袅袅。所谓的余音,是悲剧的延续。对清政府来讲,悲哀的莫过于对这场战争的原因及结果的认识不清;这种认识不清,又埋伏下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因子。这是双重悲剧。挨打后,没有反省,于是第二次挨打……

端木赐香,原名李桂枝,网名三糊涂。1968年生人,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中国近代史与中国传统文化批评。自称平生要务为:拆历史的墙角,探文化的陷阱;还原历史,奉献常识。行文似戏谑,被章立凡先生称作“历史顽主”;文字背后一腔真诚,被鄢烈山先生称作“仁义多情”。著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糊涂读史: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重读晚清六十年(1851-1911)》、《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历史不是哈哈镜:真假袁世凯辨别》等。

目录
前 言 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
第一章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乾隆对乔治三世:你到我身边,带着不怀好意的笑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全面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虽然不是学术著作,但都是论之有据,包括引述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的观点,语言比较通俗幽默,还是挺值得一读的。大清国不懂洋人的游戏规则,坚决以天朝大国自居,也不知道自己的科技有多落后,糊里糊涂就引起了一场战争。作为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人民与政府完全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弄得满地汉奸,实在是让人有些触目惊心。这么一个大国,在几千人的英国军队前面溃不成军,好在人家没有进一步的领土要求,否则怕是老早亡国了。当年看谢晋的电影《鸦片战争》,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如果没有这场鸦片战争,中国人可能直到现在还在留着辫子做奴才呢,实在是可悲可叹。不过就是这样如此重大的冲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是步履维艰,确实是个够特殊的国家。
近代中国一场由外及内的政治危机,对于政治人物,外部的战争,无论胜负,都或为政治筹码或为政治漩涡。
作者观点太片面太偏激,自己对整个中国的发展都不是那么清楚,却把清朝的各种落后等同于中华民族的落后,对满清入关之前的华夏没有半点自信,一味的跪添西方,给人的感觉好像西方从猿猴落地开始就一直领先于中国一样!作者格局太小,一直在发牢骚,这种书出版真是误人子弟!
不同人的眼,总有不同的事。
遣词造句,不喜欢
文笔太挑了
emmm,那时的中国人只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有国家!
还原了鸦片战争,第一次了解原来真实的历史和我们所接受的知识差距那么大,慢慢学会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
备课用书,并未完整细读。用语虽略有轻佻,但胜在资料较全,叙事完整,观点不老套。通俗作品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