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封面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刘大先

出版时间

2013-05-01

ISBN

978751612354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成果。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复杂而充满活力的边缘表述,与现代中国的结构性转型纠缠在一起。作为一种“中国研究”的切入点,它的可能性与限度体现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博弈之中。参差多样的各少数民族时间与空间认知模式在现代发生了一体化的变局,从而引发了历史与书写、地理与想象的多重化约过程,少数民族文学的探究有助于我们重新绘制现代中国的时空与人文图像。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与主体性的确立和消解,少数民族文学的母语写作、翻译传播、形象表述与被表述之间的张力,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特定思维模式体现出来的美学、政治与生活方式等等的情境还原与理论提升,刷新了我们理解少数民族、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方法、认识论和世界观。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员):如何抻展开被历史的深重皱褶遮蔽了的诸多文学流脉?如何在所谓“典律”之外发现历史的替代性叙事?如何寻求彰显长期处于“弱势”话语的合法性,进而试图拟构多元共生的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图式,是本书作者的主要追求。此方向的深拓,难点在于要有超越既有知识格局、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的胆略,还在于要有对这个历史传承深厚、文化多元互动的国度中文学的演进历程的深湛领悟。读者自会评判本书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目标。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以时空和意义为转换的研究格局在学术视野和叙事阐释上的双向统合,将现代民族主义背景的宏通观照聚焦于学术収展及其内在理路的厘清,有效地将近现代少数民族文学及其间纷纭复杂的历史变革与社会思潮、人物和事件、著述和观点汇聚为一个步步深迚的学术阐释空间,其中既有“史”的透视,又兼有“论”的引申,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之现代学术的确立与走向作出了系统的清理,可谓“总述创获,彰明源流”。此外,本书在文献资料的収掘上、在方法论的架构上、在学术史的钩沉与论评中形成了多方面的突破,体现了敏锐的学术眼光和事件阐释的理论力度,“揭示出少数族裔文学对于构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所提供的新鲜资源、生収可能与另类的选择”,也为补阙和完善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史构建了一种可资参照的工作框架。

刘大先,1978年生,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及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影像文化。著有《时光的木乃伊:影像笔记》、《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与他人合作)等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年度评论奖。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学”辨析
第二节 可能性与限度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作为中国研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粗读一遍,写得特别特别好。娴熟的理论运用,繁富的注释引文,论从史出的扎实作风,都令人敬佩的。希望自己以后的学位论文也能接近(不敢说达到这个水平)。
极为精彩!
一直忍着没去拿,可还是强烈地想读。一口气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注释,后来又认真学习起来,我只能说,这是我这么多年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毫无疑问,对理论的熟稔是作者学术品格中的鲜明特质,而《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一优长并将其放大到了极致。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学政治学、民族志诗学,作者娴熟地运用这些当代学术的前沿理论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行对话,汲取其中的精粹并将之本土化,从而使得他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论述常具新人耳目之感。事实上,此书对我当初撰写博士论文启发颇大,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我的第二本独著,敝帚自珍,野人献曝。
难评
是最为欣赏的治学和写作风格
值得学习。
耽误了很久,总算读完。实属优秀之作,详细评价可见下方并不正式的“书评”。
这种资深的理论辨析,佩服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