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农户、集体与国家
应星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0-31
ISBN
9787516151273
评分
★★★★★
目录
导论
一 新“三农”问题与“土地-治理-民情”的三重分析框架
二 农户在乡土中国的特殊地位
三 农户:理解中国60多年农村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四 农户与国家的中间分析变量:集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更希望看到历史性的对比叙述
一个提纲,一个梳理,一个脉络。
2018年读的第一本与专业相对沾边儿的书。基本算是一部提纲挈领的文献综述类型的当代农村发展与问题史,对初步了解当代农村意义重大,参考文献更为进一步增强认识提供了路径。
文献综述
“一元化、总体化和等级化的国家治理的无穷膨胀,排斥了丰富的、多样的和自主的治理技术,消解了社会成员进行自由伦理实践的可能性,造成了真正的治理技术的贫乏,其结果是同时瓦解了政府本身以及“社会”的行动能力。尽管“变通”和“幕后解决”为各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疏解渠道,但由于国家排斥了任何非政府的行动能力,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矛盾和冲突只要得不到政府的解决,它们就不会自然得到解决,而只会在治理架构中进一步发育”
最大优点是把过去的各种研究都汇总了。
本来觉得虽然自己观点较少,但也算不错文献综述,直到看到作者认为“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土地经营制度是中国创造出来的、基于中国治理格局和民情特点的独特的合作经济模式,是中国新时期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实前面也隐隐认同地提到土地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保障)这一观点,实在难受,或者说作者太过保守吧…
虽然很薄,但却为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些关键的线索。分析框架的亮点在于民情,但难免和其他两部分重合。民情是个好东西,但如果没有一些关键概念的提炼,真是捉摸不定啊。
实在是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