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的封面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

施爱东

出版时间

2016-03-31

ISBN

978751617666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围绕民俗学田野作业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争,论争焦点集中在“科学方法尤其是实验方法是否适用于人文研究”的问题。这是对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中“科学究竟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的一次历史呼应,论争从早年的科玄是否分家、科学是否万能的问题延伸到了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科玄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场主要局限于一批青年民俗学者的网络学术论战,其问题和意义却并不局限于民俗学科。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唇枪舌剑的“科玄论战”,中编是实验研究的学术案例,下编是执着于不同观点的民俗学者就田野作业中科学与伦理问题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本书整理者旨在提倡一种实验的田野研究观:田野不能仅仅是个自然观察的场所,也可以是我们实验研究的场所。在田野中,除了会捡,还要会挖,除了观察,还可实验,积极发挥研究者的能动作用是田野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施爱东,男,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著主要有《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目录
上编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一)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二)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三)
网络论战花絮选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民俗学的“科玄论战”,pK双方是施爱东先生与刘宗迪先生,吕微先生近似裁判员或调停员?😹话说民俗学与社会史都强调田野考察,彼此纠缠不清,容易让人懵圈。比如赵世瑜先生,先是社会史硕士,后是民俗学博士~
故事传播的实验报告
除了施爱东的文章外,陈泳超的规范传说也值得仔细看看。然而可惜的是在结论部分他写得过于含糊,致使文章流于田野资料而疏于分析了
17年读,标记。
挺有趣,讨论很认真。施爱东显然道理更明,刘宗迪有方向性误区吧,吕微不疼不痒。
争论的起点是:“文本”的生产及其定义。下编侧重于民俗学的研究伦理。
补标一下,都看过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