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国冲突的逻辑的封面

大国冲突的逻辑

克里斯托弗·科克尔 (Christopher Coker)

出版时间

2015-12-31

ISBN

978751662268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复杂多变,大国冲突的可能性始终存在。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了解大国冲突的逻辑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大国冲突的逻辑》一书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诞生的。它通过严谨的分析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大国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科克尔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及外交政策智囊团主任。他的著作《野蛮的哲学家》探讨战争本质,涵盖从赫拉克利特到海森堡的哲学思考。《战争极客》和《Men at War》从荷马史诗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文学作品,解读冲突。此外,《Future War》展望未来战争。科克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术背景,对战争与冲突进行了深入探讨。
推荐理由
《大国冲突的逻辑》这本书通过深入的历史分析和政治理论,全面探讨了大国冲突的历史、逻辑和未来趋势。书中不仅回顾了历史上大国冲突的案例,还前瞻性地分析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潜在冲突点。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国际政治知识,还强调了理解和预测大国冲突的重要性。
适合哪些人读
适合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战略学感兴趣的读者
对当前国际形势有深入了解的需求者
从事外交、政策制定、战略研究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
以及希望拓宽国际视野、提高政治素养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言//1
历史并没有表明我们正处于一个道德不断提高、进步越来越大的过程。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更像是一个在治世与乱世之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不停摇晃的钟摆,而这个钟摆未来可能再次摆动。
第1章 历史类比和历史的逻辑//1
在某些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世界比今天更加相互依赖。如果一个大国认为一旦正确的时机出现,它就有机会取得成功,那么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就不会阻止战争爆发。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诉诸战争并不合理,但它并不一定是非理性的。
第2章 占支配地位的冲突和大国冲突的逻辑//3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第一章过于啰嗦,一句话就是过去每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总是认为不太可能爆发。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精华内容,详细分析了支配地位和被支配地位的国家不同的思维逻辑和战略逻辑、美国中国各自的思维不同、未来走向何方等,其中不乏很精到的见解。第三章主要讲大国冲突中编辑可信的战略叙事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编故事,每个国家的故事不同,也详细分析了美国、英国、印度、中国、日本、附庸国逻辑、修昔底德陷阱等。第四章主要列举了未来的可能的战争方式如网络站、太空站等。整体还是不错的,有些很深入的见解和历史研究。
部分章节过于纠结历史,一方面讽刺中国从古老哲学中寻找治理现代国家的方法,一遍不断从历史中寻找证据。
近期很应景的一本书,虽然里面有大量收集而来而非思考所得的内容,但仍然是一本有深度有广度的好书,特别是大量的参考书目,可以说是意外所得的宝贵财富。顺便可以说一句,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一篇文章可以说明白中美贸易战,那么他不是蠢就是坏,最好离他有多远就多远。
要点是通过一战的历史类比,总结出战争并不一定依靠理性就可以完全避免,大国的认知偏差与激情都可能成为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但却极为重要。中美如何避免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重要的就是不要对各自的理性逻辑盲目乐观。
作者基于一战的分析,对照当今中美博弈,尝试识多角度分析两个大国之间会否发生战争? 基于20世纪格局预判21世纪战争恐怕有点过时,20世纪的打战是局部瘫痪,本世纪的打战是完全的摧毁,没有侥幸!!这大家都明白,既然明白反到制衡。 无硝烟的战争一直存在,贸易战,最终目的从经济上摧毁对方,让对方从内部瓦解,这才是最恐怖的!
偏理论,且论据不足。
3.5星,虽然抄录他人观点过多,但有一点我是同意的。战争是人类永恒的渴望。
翻译的再通顺一些会更有助于理解。作者开篇就写了自然会偏向美国一些。文化的部分可圈可点。希望世界和平。
学者的自言自语,既没有历史学的人文关怀与深度,又没有政治学的敏锐。
叙事那一段还有点意思,其他都是在啰哩巴嗦讲些半科普半扯淡的东西。有趣的是wx读书的评论,作者说“中国百年以来的受压迫叙事塑造了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助长战争”,评论道“弱国无外交是铁律,两国关系差都是美国逼的”。深感国内国际关系学者科普力度不够。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