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被遗忘的士兵的封面

被遗忘的士兵

[法] 盖伊·萨杰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1662826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名普通德国士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讲述作者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经历,语言朴实生动,因而深具震撼力。他参加了德国与苏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以及德国本土的防御战,他的回忆侧重描述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士兵在残酷战场上的心理感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是“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 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盖伊·萨杰,真实名字是居伊·穆米诺斯,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1942年17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并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
目录
译者序
作者自序
前言
第一部 俄国(1942年秋)
第一章 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回忆录,它的视角和格局都非常小,但这反倒也是本书的最大优点:它把战争拆解到了一个最小、最基础的单位。吃一顿饱饭,睡一个好觉,洗一把热水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等待下一次休假,捍卫近在咫尺的友情,遐想遥不可及的爱情,以及最重要的——想办法活下去。虽然作者没有高超的文笔,也没有特别深刻的思想,但他让人得以窥见战争中一个普通士兵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而战争正是由无数这样的普通人去执行的。然而,除了共通的人性之外,他在被战争彻底压垮前写下的一句话,多少还是让我感到有些后背发凉:“我不能够否定那些由于德意志理想主义教育所产生的强烈感情。我在这场战争里受尽了痛苦,但是我无法认同一个否定这一切的生活。”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比战争更可怕,那或许就是这个了吧。
对于战争带给人们的恐惧描写的十分传神
可能将军回忆录的几段话就是这些士兵的一本书,从底层的角度书写这场战争另一番感受。无论文笔翻译立意是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同类型作品。
翻译有些烂,译者应该是缺乏相关的军事知识。从失败者的角度去讲这场战争,让我们更能看清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是什么在支撑着普通的士兵。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德国的认同要强于对法国的认同,大概这就是战胜者的光环所在。作者没有对战争本身作深刻检讨,更多着眼于普通士兵的角度讲述自己的经历,对于德军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也刻意略过。不过以战争的惨烈,已足以让阅读者深思,何为战争,以及战争带给普通人的灾难性后果,这也是著作本身的意义所在。
民族主义教会人们:对你从来没做过的事引以为傲,对你从来没见过的人恨之入骨。
高中反复读过5遍以上的作品,第一人称视角表现的很真实,各种复杂的情感与经历
本书作者已经于2022年1月去世,享年94岁。读第二次了,速度比第一次快,但依然认为是最棒的一本士兵回忆录。士兵眼中的战争,才是真正的战争,无关胜负。 与战场上的残酷相比,我们个人和平年代的一点点小得失,完全不值一提。唯利是图之辈最该看看这本书,可惜,他们只对胜利者的故事有兴趣
刚开始还是个天真的傻小子,后来每个字都浸着泪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之17年4月28日购于某东)有关战争题材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可谓看过读过不少,迄今没有一部带给我的震撼程度能超越本书。作者的文字冷静得简直可怕,像银幕上那一帧一帧的慢镜头画面,带你重温战争的残酷。愿这个世界,永远不要再有杀戮。
“无论是哪里的战争,虚伪和谎言的伎俩都是一样的。”那个“我们”多少相信的制度至少在口号里是美好的。即使“我们”不能总是认同“我们”所做的,可“我们”还是要为了德国、“我们”的战友和亲人战斗。所以“我们”要勇敢,“我们”都不过是一些只想保住自己性命的野兽。将军们在战争结束后写了不少回忆录,他们当然提到了“我们”的命运,但他们只是用一句话或是几行字草草带过。他们的回忆录里只字不提“我们”也像他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们”来说,战斗给大家带来的总是更多的恐惧还有无法复原的伤残,而那些读了凡尔登和斯大林格勒的人,读完之后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向朋友阐述自己对战争的见解,其实这样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去读懂战争,更不会明白“战争的痛苦是不分语言和国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