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最寒冷的冬天的封面

最寒冷的冬天

[美] 大卫·哈伯斯塔姆

出版时间

2017-05-01

ISBN

978751681434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最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点,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哈伯斯塔姆穿过战场的迷雾,揭开大国博弈的真相。

★ 美国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半岛困局?凛冬将至,历史是否会重演?

★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战斗,联合国军从此退出北朝鲜。双方在极端恶劣的严寒天气下展开战斗,均遭遇重大伤亡。书中详细描写了美军陆战第一师突破层层包围,成功撤退的过程,有如银幕重现。

★ “美国恺撒”麦克阿瑟遭遇生平最大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二战后成为远东权势最大的美国人,连总统杜鲁门也要退避三舍。在朝鲜半岛,他狂妄自负的一面被战场的局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后,他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让美国在战场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最后,麦克阿瑟在朝鲜耗尽了自己的荣誉资本,黯然回国。

★ 三十万美军在鸭绿江畔虎视眈眈,中国要派兵入朝,却只有一个半人支持。

麦克阿瑟一心要将战火烧向中国,毛泽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出兵朝鲜。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没有人肯积极回应,除了毛泽东,只有“半个人”(指周恩来)同意出兵。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

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全面较量。

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

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

朝鲜人民军攻势猛烈,让美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几乎被赶入日本海。

麦克阿瑟险中求胜,实施仁川登陆计划,一举扭转败局,展开反攻。

战火延烧到中国,形势危急,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派兵入朝,战争局势风云突变。

外交策略的失误,政治上的钩心斗角,军事上的盲目自信,对关键情报的漠视……

美国政府一系列错误判断,导致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在战场上狼狈不堪。

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

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目录
军事术语表
序言:棕色的记忆
第一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一 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场最不该发生的战争。只因为金日成一己私欲。要承认的是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多美国高层之间的争斗。但是这本书的语气也是最冷酷的。前面描写了很多美国士兵的悲惨无辜,在李奇威来到朝鲜半岛开始扭转局势开始,作者只用了“绞肉机计划”中国士兵“肉酱”这样的词带过了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不过,在中美苏之间,还是老毛子最为狡猾了。
战争真是一件难以形容的事情,志愿军堪称步兵战斗力的巅峰了。
细节很多。属于记者式的写法。
一些为了自己政治目的人,让另一些人白白流血牺牲,这就是战争。ps看了纸质书才知道这么厚
美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全面详实
从另一角度来看朝鲜战争,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2217#这种描写战争的书很难对战争印象深刻,倒是对麦克阿瑟描写的生动难忘,果然牛人能量不是一般的高和密集
访谈角度非常丰富,特别是多了许多美方基层士兵的视角,要是能再采访一下中方和朝方的人就更好了。往战争之外引申扩展的内容很多,对于全面展示人物和史实的来龙去脉是好的,但细枝末节有点过多,读来太冗长。整体立场还是比较客观的,在美国人眼里,志愿军也是难以想象的英雄。但战争归根到底是不幸的,能不打最好别打。
愿世界和平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