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激昂的幻梦的封面

激昂的幻梦

[美] 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 著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516821411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方法派表演体系开山之作

曾获威尼斯影帝、凭《教父2》提名奥斯卡、照亮玛丽莲·梦露/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的明星导师李·斯特拉斯伯格自述创派始末

斯氏体系留待解决的问题,这本书找到了答案

◎ 编辑推荐

「情感记忆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

本书是了解方法派发展历史及 其内涵的权威著作,完整呈现了对当代表演艺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方法派的训练方法与贡献。创立者斯特拉斯伯格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瓦赫坦戈夫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演员表演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演员如何真实地去感受,又能自由地控制其在舞台上需要做的一切,富有表现力地传达出真情实感?斯氏体系留待解决的问题,这本书找到了答案。

***

要相信,你必须实实在在地去相信;

要有信念感,你必须有物品能激励自己产生信念感;

要有想象力,你必须将想象中的事物具体化。

***

☆ 方法派宗师、演员工作室艺术总监李·斯特拉斯伯格自述创派始末

☆ 被布莱希特喻为革命性的教学法,20世纪美国演员表演风格的转折点

☆ 创造性地发展了斯氏体系,吸收了“幻想现实主义”的精髓

☆ 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分享了如何自如地激发创造力、捕捉灵感,以及从表演的角度,如何打破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障碍

☆ 奠定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开山之作,中文世界首次引进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奠定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开山之作。创立者斯特拉斯伯格在斯氏体系和瓦赫坦戈夫“幻想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演员表演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详细介绍了方法派的主要工作目标,并通过放松、注意力集中、情感记忆、感官记忆等练习,填补了斯坦尼体系没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本书内容根据斯特拉斯伯格上课时的录音、笔记整理而来,既有理论的思考,也注重实际应用,是了解方法派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斯特拉斯伯格还以通俗易懂且富有故事性的语言,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分享了如何自如地激发创造力、捕捉灵感,以及从表演的角度,如何打破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障碍。

◎ 媒体推荐

本书是对戏剧或电影表演深感兴趣之人的必读之书。

——《好莱坞报道》

本书第1次真正地描述了方法派……李·斯特拉斯伯格让我们了解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怎样改变了他的生活;描述了他的发现和历程;为想象、紧张、放松、情感记忆、未卜先知和控制提供了独特的实例;展示了大量的表演训练方法;对同时代的表演风格及阿尔托、布莱希特、格洛托夫斯基进行了评述。本书对剧院的演员、导演,对学习戏剧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著作。

——《出版家周刊》

对怀有远大抱负的演员来说,本书的价值远远不仅是一本必读书籍,李·斯特拉斯伯格帮助批评家和爱好者们认识到了演员的障碍,深入剖析了隐藏在伟大作品背后的艰难历程。

——《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

全书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语言轻松易懂……详尽描述了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演出……精彩之至。

——《纽约时报》

本书是表演艺术的权威著作……这是斯特拉斯伯格唯一一次全面探讨他创办表演学校的初始、理论和实践……我们看到,方法派就如同在明媚的阳光下,透过珠宝放大镜从各种色泽和层面中显现出它的优点与瑕疵……这种描述方式上一次还是出现在爱德华·登比的舞蹈评论中。斯特拉斯伯格以一种直率、清晰、敏锐的方式描述了伟大的表演,真诚……详尽……准确……别具慧眼、振奋人心,这是一部实用而独一无二的表演书。

——《洛杉矶时报》

本书是一份重要的文化档案。

——《书单杂志》

书中关于创造性过程的探索会使对灵感本质感兴趣的人们获益匪浅。

——《图书馆杂志》

◎ 名人推荐

如果没有李·斯特拉斯伯格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戏剧将会缺乏活力和雄心壮志。

—— 伊利亚·卡赞,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无论对新手演员抑或是资深演员,本书都是有价值的。

—— 保罗·纽曼,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得者

从杜斯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些在戏剧和电影中照亮这个世纪的璀璨群星们,为我们留下了令人沉醉的记忆。

—— 索菲娅·罗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著者简介

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1901—1982),美国方法派表演理论创始人,演员、导演、教师。早年于美国实验剧院师从在西方传授斯坦尼体系的第一人波列斯拉夫斯基,1931年在纽约成立了同仁剧院,1948年加入备受推崇的演员工作室,并担任总监 一职长达30年。斯特拉斯伯格是影响20世纪表演风格的里程碑式人物,其学生包括玛丽莲·梦露、詹姆斯·迪恩、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保罗·纽曼、杰克·尼科尔森、达斯汀·霍夫曼、哈维·凯特尔、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在大银幕方面,曾凭借《三个老枪手》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以及凭借《教父2》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 编辑整理者简介

伊万杰琳·墨菲斯(Evangeline Morphos),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制片人,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纽约大学,eGuiders 视...

(展开全部)

目录
推荐语
前 言
导 读
航行的开始:探索和发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及对其体系的探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3.5 斯坦尼和方法派都以调动情感记忆为核心表演方法,终极目标是修炼到无实物反应和有实物反应如出一辙。且不管这套方法的优缺点(有无实物,反应都可以一样,这和AI机器人区别有多大?),前提是这套方法乃针对舞台剧演出。电影演出完全不管这套,也可以奉献精彩绝伦的演出。从张曼玉到郭富城,大量明星的半路开窍,和舞台训练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是越来越相信,电影演出是玄学。
观点是很不错,但是讲述没有演员的力量直观。
唉,稿子写得好痛苦。
我读的第一本表演书,点燃了,打开了,找到了。我说过的,都是共通的,大师告诉我,的确如此。在那个门里面,有内在的力量,灵魂,深刻的体验,不控制的控制。但要进这道门,要控制,要方法,要外部力量的借助。进去就好了,但进的过程有时很慢,要耐心点才行。
如果这本书对于意外翻开它的我来说,还存在着“了解一个我不甚了解的领域”之外的其他意义,那就是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我意识到感官活动是可以自我观察的,而情感反应也是一条从内在出发了解自身的天然途径。记忆与理解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认知中是如此重要,但相比之下,感受与体验其实是更加难得而重要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人们以为自己天然拥有,事实上却普遍缺乏的。人类的情绪、情感和感受并不是在毫无理性的疯狂中荒芜生长的野草,它们是自我这座花园里的花木,需要耐心的培育和照料。换句话说,这本书介绍的表演理论让我从前所未有的角度认识到了自己的“当下”和“活着”。好的演员或许更有真正拥有自我和释放自我的可能性。
紧张与抑制问题、集中注意力的火柴盒训练、“替代情景”(发展了的“if”,用来处理没那么现实的剧本)、用细节和想象等方式刺激情感记忆(反对斯坦尼拉夫斯基关于“情感记忆无法通过刺激引发”的观点)、对布莱希特等人的简短评论,感觉大概都算有一点收获,不过具体有多少还是看后续了…… 比较赞同的是:这套方法不只是对表演有意义
作为入门书是一大谬误。后期开始抽象的部分并不好懂。
最好的指导方式就是不作任何指导,只提问题。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所有方法:动词、事实、印象、事件和具体任务,以向演员提问的方式来表达,可以产生最大功效:“如果角色的这句台词是在撒谎怎么办?”“如果她刚接到一个骚扰电话会怎样?”“樱桃园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这场戏的重点是什么?”“当她那么说的时侯,你有没有想立刻转身离去的冲动?”有时候“我不知道”是导演能给演员的最巧妙的回答,极具智慧的导演有时候甚至知道答案也说 “不知道”。这并不是因为他没做任何相关功课,也不意味着他自己没能彻底理解角色,而是因为他想让演员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色。他想看到的是鲜活的、不加防备的、情感真实的表演。想要充分运用演员的创意潜能,你必须做好功课,随时准备应对意料之外的问题。你还要舍弃对角色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想象。
方法派表演体系的由来和介绍,以及对世界几个主流表演体系的浅析。
之前的一读再读 从方法派中找到存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