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的封面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

(美)伯特·鲍威尔(Bert Powell)等

出版时间

2019-03-31

ISBN

9787518417858

评分

★★★★★
书籍介绍

李孟潮老师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作者认为,安全型依恋是可以塑造和培养的,他们将依恋理论进行实践运用,研究出安全感圆环(Circle of security)这种干预方法。无论是心理治疗师还是家长,都能很容易地理解COS,从而使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伯特·鲍威尔(Bert Powell)

私人执业家庭治疗师。他从纽约马斯特森研究所获得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认证,在华盛顿斯波坎的龚萨格大学心理咨询研究生院担任兼职助理教授,同时还担任《依恋与人类发展杂志》编辑委员会的国际顾问。

格伦·库珀(Glen Cooper)

私人执业婚姻和家庭治疗师。他在客体关系和家庭治疗方面参加了大量的培训,并持有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婴儿精神健康评估高级培训证书。

肯特·霍夫曼(Kent Hoffman)

美国龚萨格大学心理学系的兼职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他一直专注于建立COS模型,同时也在探索客体关系和依恋理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精神认同与精神实践的。

鲍勃·马文(Bob Marvin)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美国夏洛茨维尔市玛丽·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依恋诊所的创始人及主任。马文博士在约...

(展开全部)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So close to my heart.
始终更强大、更强壮、更智慧、而且和善Always: be Bigger, Stronger, Wiser, and Kind;任何可能的时候,跟随孩子的需要Whenever possible: follow my child’s need ;任何必要的时候掌控局面 Whenever necessary: take charge
去年读的,希望未来十年内尽快普及英语吧。国外七八年前的书,国内才有翻译,读着还得读经过别人的嘴咀嚼过的书。
非常专业,非常实用!孩子需要一个高大,强壮,智慧,和善并且能够掌控局面的母亲。当孩子掌控局面时他们其实是恐惧慌乱的,所以溺爱并不是真的爱孩子
在无恶意意图的亲密关系中,一方出现的假性对抗行为,核心还是源自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着的童年因未曾获得而发展出的程式化本能反应。接下来,觉察自己的大白鲨之音(安全敏感),分辨对方的假性对抗(分离敏感),填满彼此的情感缸子(承认接纳需求本身),更加主动地承认爱的需求,表达爱的行为
又啃完一本偏理论和专业的心理学著作,给自己点个赞。作为人类,我们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所感受着的,需要被理解并且感觉到足够安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自己并探索世界。和孩子相处,记住我是“更高大更强壮更智慧而且和善”的那个角色。更高大更强壮这两者并不仅仅意味着要设定规则,温柔地抱住被吓坏了的孩子与发号施令同样是更高大更强壮的一部分。任何可能的时候:跟随孩子的需要。任何必要的时候:掌控局面。“当我的孩子变得真的很难搞的时候,我的孩子真正在说的是‘我需要你’。”孩子需要的是被了解、被接纳,需要家长因为自己本身是谁而喜悦(这点与教育学通用,其他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似乎也通用),这样孩子就能发展出准确的自我意象(“我知道我是谁”)以及高度的自尊感(“我知道我是有价值的”)。
翻了,好书
很认可安全圈的理论,书中也有很多案例,也讲到了干预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用。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