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法学研究方法的封面

论法学研究方法

陈瑞华

出版时间

2017-03-31

ISBN

9787519700225

评分

★★★★★
书籍介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层出不穷的中国法律问题,面对浩如烟海的法学文献,研究者要想在法学研究中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就必须保持开放豁达的胸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改善自己做学问的方法,逐步学会从社会生活的经验中发现规律、提出理论的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那些正在尝试进入法学之门的青年学子而言,对各种法学方法都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学术尝试,从而发现一条适合自己的研究路径,是进入法学研究世界的必由之路。

本书是一部有关法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记录了笔者八年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所思所想。本书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做研究”“如何写文章”的问题,全书主要包括法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一、法科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二、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等内容。

陈瑞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法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一
附录一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
法科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北大陈瑞华教授的论著,前两篇参考苏格拉底师徒对话方式,后面几篇主要是其相关研究论文的汇编。每个主题后面的附录,有些是其相关书籍的前言,可能更加精彩。刑诉法学界的牛人,赞一个!
为啥快毕业了才读到!!!!!
既是方法介绍,也是理念阐释
补卡201812月 私以为篇幅可以缩减的哈,重复内容太多了
认认真真读完后有所感想,改变文风提出自己的一些结构,改变传统三段论,但实践中结果却是被老师否定,提不出创新点,无法证伪
内容重复太多
工具书,挺好读,但我的读书状态不可深究。
想要作出有理论贡献的文章,便不能仅停留于对于经验事实的简单描述,而是要看到事实中所蕴含的无法得到现有理论解释的问题,并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发生的规律,使得问题的形成机制得到真正的解释。而欲穿过经验事实的迷雾,成功完成从“客观层面”的事实分析跳跃到“主观层面”的理论总结,或可沿以下三条分析路径展开:一是总结出某一问题、事实的基本要素,从而作出一种模式化的分析;二是对某一制度或实践之变迁进行一种动态的考察,揭示出背后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这种变迁的规律;三是对某一问题形成的原因作出揭示,并将这种因果关系上升为“普遍”的规律,从而揭示出某种“因果律”。
批判对策法学,从经验到理论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