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的封面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

侯旭东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52013421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教信仰往往是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驱动力。本书以佛教造像记为窗口,带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北朝民众的信仰世界,感受佛教在民间信仰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侯旭东教授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注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他涉猎广泛,研究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近年转向文书简牍,探索汉魏六朝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出版多部论著,发表六十余篇论文,是学术界的重要人物。
推荐理由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一书以造像记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北朝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及其心态,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佛教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书中不仅详细分析了佛教造像记的多样性和格式结构,还探讨了佛教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及佛教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为佛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适合哪些人读
对佛教史、宗教文化、社会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学者
对佛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文前彩插
绪论
缘起
回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按需。我记得单篇的小论文被作为典范收入中国古代史论文那个分册了吧。
虽然本书写作的时间很早,但是至今仍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其一般结论仍然是基本站得住脚的。作者大量收集了造像记,探究民众心目中信仰的变化,认为这一时期普通信徒的佛教信仰不成体系,对佛教观念的认识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完全合乎教义要求,所接受的佛教诸观念间也多未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整体。信徒对佛教的接受是经过了个人主观的筛选与组合。换言之,佛教在五六世纪经过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中,最终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与中土文化没有收到根本性的震荡与冲击,“灵则信”,民众在本土文化框架与背景下接纳新文化因素而已。这一时期民众中的佛教信仰是相当世俗化的,不拘于教义,可以说佛教在实践层面上的中国化在五六世纪就已经完成了。此外,佛教还促成了中国共同思想观念的形成,这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民众思想史的“成型时期”。
算是第三版?
不得不说,社科文献出版社还是挺会包装学术著作的
这书不错,全部是一手考古基础上的画表格做总结,要花很多功夫的,对佛教有兴趣者值得一读
第一本考古专著 基本跳过统计部分,关注论述和结论 三分法只在统计时有体现,但论述中有渐渐丢失,分为民众和僧众;这里是少有的缺点 其实作为一个外行,上篇和下篇读的更仔细;中篇的生死观部分也更多关注
除了图表统计分析比较于我而言没有特别大的说服力以外,其他部分还是可以的。
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北朝佛教造像著作,作者收集、整理、分析、阐释功不可没,然是否达到作者所言深入探究底层民众佛教信仰真实面向,似乎存在疑问。此书归根结底仍是一部中古佛教史研究,尤其所论“佛教在实践层面上的中国化在五六世纪便已宣告完成”,早于隋唐时代理论之中国化,更属至论,但开风气亦为师矣!
只能说民众信仰着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话题。材料琐碎,如何攫取信息和新知,侯公确实在这个意义上给出了小半个典范。然而必须说笔调是生硬的,像是生生撞出个传世文献所故意遗忘的世界来,着实是铁汉柔情那味儿,竟然有些辛酸和感动。另外本书再版多次,药王山等地的造像记也已出版,附录没有做改动。1600记够多,但对北朝这么大的时段和地域来讲是否够多,尤其是否足够做地域分析,未来是仍可修正的。Anyway,对南北朝已经不能要求更多。反战声明后对侯公为人只有敬佩。
挺好的,不过内容和我想的不太一样,研究佛教造像的文字,所以不是特别有活泼,印象最深的是佛教传入对民众生死观的影响。我看过的佛教相关不多,这本书让我想起前一阵子看过的《山中的六朝史》。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