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的封面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编)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520140065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而《见证重大改革决策》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一过程中每一个重要决策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简称中国体改研究会)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一级学会,隶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它于1990年正式登记为社团,1999年成为独立法人机构。研究会拥有办公室、调研部等内部机构,并管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杂志社等独立机构。主要职能是承担政府委托的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推荐理由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这本书通过众多亲身参与和见证改革开放决策过程的专家学者的回忆和叙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变革。它不仅记录了改革的历程,也揭示了改革背后的理论思考、实践探索和决策智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重要窗口。
适合哪些人读
对改革开放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经济学者
关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人员
以及所有对中国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感兴趣的公民。
书籍脑图
目录
彭 森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总结(代前言/)1
杜润生 从包产到户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1
冯兰瑞 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界的拨乱反正/8
顾洪章 知青返城冲破了传统就业体制的藩篱/21
梁传运 发展个体、私人经济的决策过程/3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讲自家的事,和别人隔靴搔痒讲你家的事,感觉当然完全不同。内容详细,尺度够大,实在应该列入中国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这书不错。
最宝贵的经验:尊重规律,回归常识。
很多非常宝贵的材料,印象最深刻的是价格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的部分
非常值得一读.很好的梳理.整个流程的回顾.
我认为这部书重要性完全可以与薄一波回忆录相提并论。中高层技术官僚的视野正好能兼顾决策过程的政治导向与技术细节,这些论述天然地否定了对改革的big bang论述,也动摇了将改革视为一系列权斗的论述。尤其口述史的形式能展现出多部门的视角,比如涉及商品经济和物价改革的十来篇,既有安志文这样高级领导的视角,也有国务院、体改所、经委、财政部的不同部门视角,以及厉吴等学者视角,同样是技术官僚,高尚全、杨启先这些高级技官(“秀才”)与乔刚这种具体干活的初级技官的论述又有不同,许多细节在不同篇章中相互印证或相互龃龉,这种丰富性靠个别学者的访谈是难以企及的。即使脱离改革语境来说,这些很大程度上保留口述史特征的回忆录所展现的高层领导的决策方式和开会场景、技术官僚的日常活动和精神世界,就信度和细节而言也是难得的
一批见证历史、参与经济改革开放的人口述这个时代的艰难抉择。改革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并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一些错误,可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很多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内容很庞杂,改革开放真的不容易。从书中看每个改革举措的提出背景(问题已经如何严重,再不改,问题会更严重到什么程度)、酝酿、提出、分析利弊、部门和央地之间利益分配等等。还可以从看到,我们现在的有些很奇怪的制度设计,最初是怎么来的。 被访谈者通常年事已高,发言常常能命中要害,直截了当。比如第一篇杜润生的访谈,开头直接说78 79年的包产到户最大的阻力就是“mao生前不同意”,这句话一出来,就坚定了我把这本大书看完的决心。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