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刘少奇与探索新中国之路(1949—1956)的封面

刘少奇与探索新中国之路(1949—1956)

林蕴晖

出版时间

2019-06-30

ISBN

978752014410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历史任务——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二号人物,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书通过梳理刘少奇及其领导集体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描绘了这段历史的轮廓。
作者简介
林蕴晖,1932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自1954年起,他致力于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的教学研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国防大学等机构任教。1992年退休前,他担任国防大学教授,为我国军事历史学科做出了杰出贡献。
推荐理由
《刘少奇与探索新中国之路(1949—1956)》一书以刘少奇为中心,详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6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交锋。该书不仅揭示了刘少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历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历程感兴趣的读者
对党史研究、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有深入了解的学者
对政治人物生平和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001
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战略部署011
1948年“九月会议”的初步规划011
刘少奇修改东北局草拟的提纲01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01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刘少奇为中心,进行国初历史的专题总结,序言和前几章紧凑可读,从农业合作化开始平铺直叙、虎头蛇尾。毛刘思想的矛盾还可以展开。 林对刘少奇的评价总是老一套,即以新民主主义为尺度论述刘的合理。这个逻辑在理论上完满,但在实践中必然碰头。因为它只诉诸落后的农业国的国情,而没有看到工业化的需要也是国情。 这就表现为目录对朝鲜战争一字不提,而且就出发点而言,温铁军在《去依附》里开篇就说新民主主义不可能落地,科学得多。 毛之为领袖,不在于高华说的权术,恰恰在于对时势的判断和决策。农业国是国情,工业化的需求是不是国情?林蕴晖从书斋中为刘做出的辩护是相当苍白的,恐怕刘自己也不会赞成这种辩护。
基本可以算作一本建国初期有关刘的史料堆砌的文章,作者在不同章节叙述分析了刘在不同年份不同话题的观点,但实际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的,时间线稍微凌乱,而且章节之间衔接不够,一会谈这个,一会又谈那个,搞的很乱,就感觉完全是史料堆砌,上下章节的起承转合很突兀,没有预料的就是下一个话题了,没有经过深入详细的整理、探究。谈到处理波匈事件后,毛刘各自总结的教训时,作者浅尝辄止,并未能深入分析下去,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虽说我们身在后来人,毕竟能知晓彼时毛的整风式反腐反权贵阶层的方法,实际起不到很大作用。但刘彼时的探求,究竟于彼时中国政治何种作用,能否实现,高层以及下面的官员对刘这一观点持怎样的态度,实际上没有说,这又是一个大遗憾。
一段历史的流水账,我倒是关心一些别的问题,比如革命与政治意志如何带来规范性效果、何以是正当的。
没什么新意
代标《重考高饶》。几个感受:一,几成书钞。二,高饶并无关系,此书主要篇幅都用来说高,于饶甚略。三,老猫有一切最终审判权。
史料堆砌,读起来挺沉闷,许多问题展开的都不够深入
代标『重考高饶』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