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从“异域”到“旧疆”的封面

从“异域”到“旧疆”

温春来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52015031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从“异域”到“旧疆”》中,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实地考察和民族志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从彝族君长国的制度与文明,到改土归流后的社会变迁,这本书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一个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沉浮。
作者简介
温春来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及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他专注于历史研究,其代表作品包括《从“异域”到“旧疆”》和《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视角。
推荐理由
《从“异域”到“旧疆”》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黔西北地区从古代至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揭示了民族认同、文化传承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不仅对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理解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具有启示作用。
适合哪些人读
对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者和学生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同时,对于对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想要了解中国多元一体发展脉络的读者,这本书也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材料。
书籍脑图
目录
导论
一 关于传统中国社会的整合问题
二 区域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旨趣
三 地域以及作为族类标签的“夷”与“彝”
四 彝文献的性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感觉温老师可以写的更好。主要集中在水西与乌撒这两个黔西北的君长国,从宋之异域的“化外”,自有其彝威所属,则溪制度—君臣布,勾政权,彝文等等。到元明羁縻,中央的华夏势力进入,展开的一系列拉锯,交融。到明中后期,成为帝国的新疆,到清之旧疆,涉及到的是彝威与汉威,在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方面的交融与冲突。
的确是一部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政治史或制度史著作,对黔西北政治及制度的细腻梳理始终怀有华南学派的关怀,对认同与理论的探讨又不失与文献的紧密结合。不过,军事活动与军事殖民是研究西南一个根本避不开的问题,暴力与血腥,互动与交融,哪种因素比重更大,还值得我们考虑
好像还差了一口气
本来也是要写书评的,但估计还是搞不定。没法,只能简单说一说:第一,作者在前言里给自己挖了个坑,没填上。第二,凡是结合了政治人类学的分析都很给力,比如亲属关系,比如解构勾的血亲神权,族群边界等等;第三,对社会经济的分析有硬伤(盐),特别是对市场的分析部分。第四,后面的附录十分精彩。
记述了元明清时代黔西北政治制度的变迁,历时近千年从点至线到面,最终成功“同化”化外之地。中央政府自元设土司,逐步笼络贵州诸蛮。(尤以黔西北地通三省,位置更显突出)明始设卫所并随后设行政机关,掌控了交通要道,形成了有效统治网络。卫所不仅仅负责军政,更是宣扬教化,部分代替布政司的据点。清一代随着全国大规模动乱开始洗牌,政府鼓励开矿吸引大量人员流入,反过来又需要政府有必要控制地方本身。一个有趣的观点是这千年虽经历数次动乱(地方/全国),但每次改朝换代的新皇朝都携军威比前朝的控制度更上一层台阶,地方土司则日益衰微并依附中央。中央军事实力本身强弱与否才是决定控制程度的基本指标?而这种长时间,点线面式的策略是否对当朝控制另一个”新疆“有所启发?
本书乃是温春来的学术代表作,区域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
黔西北,1749年,汉人占一半,1847年汉人为原住民的1.5倍
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西北史,是非常值得看第二遍的。
写书评用
对我来说太过学术化了一些。印象最深的还是明代土司完全就是一个个油盐不进的独立王国,而且播州杨氏毕竟是汉人还算好的,其他彝族土司汉化度无限趋近零,儒化在大西南简直是龟爬一般,比同期隔壁朝鲜差太多了,但是打破彝制之后,到清代伴随着移民大量涌入,汉化度就急剧加速了,很大程度上内地化。滇铜、黔铅、川盐都是前現代的重要地方产品,物流人流加速,经济活起来了。不过从驿站维护和水道用弃也能看得出来那边的道路和交通几乎永远都是困扰交流的最大问题——还好现在强大的生产力带来超级基建能力,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