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返场的封面

返场

高原

出版时间

2020-08-31

ISBN

9787520716369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1990年到1999年,是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十年,“魔岩三杰”的影响力和传奇,崔健教父地位的奠定,都在这十年发生,而孕育这一切的土壤,是在北京,这是当时中国所有热爱艺术的年轻人的唯一选择。那十年,是北京文艺圈的“野生”年代,它自由、丰富、浪漫、奇幻,汇聚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 灵魂,也写就了一篇又一篇传奇乐章。

高原作为摇滚这些年的核心见证人和参与者,以摄影师的身份用影像记录下了当时的人和事,日常与炫目,颓废与热血,青春与真挚。本书以高原拍摄的百余张未曾披露过的珍贵照片为线索,穿插老狼、张楚、郑钧、高旗、邓讴歌等人的口述和采访,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现了中国摇滚乐伊始不可复制也不会再有的传奇时代,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北京故事”,也为我们了解20世纪90 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艺生存状态提供了珍贵资料。

————————————————

★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所摄及采访人物均为演艺圈知名人士。

★老树、张震、王小帅、周迅、许巍、汪峰、张楚、孟京辉、郑钧、阿克曼、唐朝老五、高旗、黄觉、张有待、老狼、王勇、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张铁志等联合推荐;

★本书中作者为本书演唱的单曲首次面世。

————————————————

▼ 明星推荐

它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

--贾敏恕(台湾音乐制作人)

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刘树勇(摄影评论家、文化学者,微博名:老树画画)

高原镜头下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是不在场的:它定格的每一个时间,我又是在场的。我们同处一个时代、一个空间......一起撒野,一起张狂。

--王小帅(“第六代”导演)

青春终将逝去,但歌声却可以将它重塑!高原用她眼中的影像不可思议地记录了这一切珍贵的记忆··

--汪 峰(歌手、音乐创作人)

心存善愿和远方,我们是永远的少年。

--许 巍(歌手、音乐创作人)

高原不强加于现实什么特质,只是基于事物关系的本身。她的作品对未参与关系的人,会更容易真实理解,并有一种信任感。

--张 楚(歌手、音乐创作人)

关于青春,不管曾经多么疯狂、不堪、精彩、忧伤,最后你能收获的都只是两行热泪。

让燃烧凝固!

--郑 钧(歌手、音乐创作人)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就想起一个人,或是某一部电影的一幕戏,又或是某些地方空气中特别的味道。

摇滚乐对我而言,可以代表我的学生时期。在我青春期的那些年,很爱听的就是摇滚,当时的那种衝动、叛逆、玩世不恭的调调,很酷。

当中,印象很深的是一张合辑《中国火》,那是我头一次接触中国的摇滚乐,震惊。唐朝、张楚、何勇、窦唯等,在那时期,这些人都是我所响往的。

缘分很有意思,在距离青春期这么遥远的今天,收到一封朋友转寄的E-mail,认识了高原。透过高原的照片,我见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摇滚的精神。带我穿越时空,更贴近那些我所响往的人。当所有喜欢的事都可以自由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便以潇洒的姿态继续向前迈进。

--张震(演员)

那些激情、懵懂的少年时代……

--周 迅(演员)

高原,1972年出生于北京。当代最富传奇的女性摄影师。作为摇滚圈知名女摄影师,高原这个名字具有一定的标志性。 她曾是出现在老狼 MV《恋恋风尘》中举着相机的的那位青涩女孩;她也曾是摇滚音乐界旗帜性、最年轻有为的摄影师。唐朝乐队的丁武是她拍摄的第一个摇滚人,面孔乐队是她拍摄的第一个摇滚乐队,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当时魔岩文化的负责人张培仁的邀请下,她成为魔岩文化的官方摄影师。她的相机记录下了那些里程碑式的一幕幕,而她的人像摄影风格某种程度上定义了魔岩文化“中国火”所出品的系列经典华语摇滚专辑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像《山河水》、《艳阳天》等封面都让乐迷们爱不释手甚至奉为经典。

目录
1990 自在生长 高原
1991 摇滚最初的样子 路路
1992 逃学去签售 陈羽凡
不靠谱的岁月 郑钧
1993 那一年的乌鲁木齐 李亚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面孔陈辉的人生经历令人唏嘘。音乐就是人生的灯塔。喜欢这些粗糙的“采样”拍摄与真实的文字记录,正是这些记录让我们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自由时代有了方向标。
打开之前没有任何感觉,甚至对90年代摇滚有些无感,但翻开之后愈发有点眼眶酸涩。九十年代的《返场》,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的返场。
戏剧可以返场,电影可剥彩蛋,然而百花齐放的时光是真的回不来了。内地摇滚的萌芽,是照进黑暗的一束光,有人有幸亲历,有人无缘得见,有人从战歌嘹亮到岁月静好手捧枸杞。
那个黄金年代的,艺术家们的青春
无感
真是羡慕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激情澎湃的人生,已经变得无法复制了。
再次回望九十年代,是一个文化发生的现场也是一代人探索世界与表达的试验地,这些面孔的选择成为了历史,我们不该忘记他们
摇滚实打实记录文字,重现了当时国内摇滚的黄金年代啊。而且里面的照片都好有感觉
“第一版的样书出来的时候,乐夏第一季也播出了,我们目睹着一场消费文化给摇滚生态所带来的冲击,三十余年所凝结成的精神符号,在一瞬间完成了某种蜕变,成为文化的焦点,我们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种更迭。” 书的最后可以搜到主题歌,很像小猪的公众号。 很喜欢陈辉的自述,对他有所改观,透着一股子性情……人有好多纠结和痛苦,遗憾也很多,所以要把握住。毕竟生活的窘迫也是创作的动力。
搞摇滚的还都有点幽默感,看的时候真是笑死我了。那个时候都很穷,但是大家对生活多有着自己的思考(说热爱那也不一定)。多拍照片,不是让照片里的你多好看,而是多年以后还能回忆起这些陈年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