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的封面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

章瑾

出版时间

2019-07-31

ISBN

9787521707205

评分

★★★★★

标签

教育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和文化的普及与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一书,通过记录有为图书馆的创立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家乡发起公益项目,通过不懈努力,为乡村孩子和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务,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理性精神的真实故事。它告诉我们,即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只要有梦想和行动,就能创造出改变。
作者简介
章二妹,有为图书馆的创始人和理事长,被誉为公益江湖的“章二妹”。她拥有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哲学硕士学位,对书籍情有独钟。在香港和北京从事金融业多年后,她回到家乡小城三门,与一群年轻人共同建立了浙江省首家民间公益图书馆——有为图书馆。她现在是一位全职公益人和新手妈妈,致力于推广阅读和公益文化。
推荐理由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记录了作者章瑾带领团队在家乡三门县创建有为图书馆的艰辛历程,展现了图书馆如何从一个梦想转变为现实,并成为社区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和奉献的故事,更呈现了公益事业的挑战与希望,对于希望了解乡村教育发展、公益事业或对图书馆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乡村教育、公益事业、图书馆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社会公益组织和社区发展的人士
有志于投身公益事业的青年人
关注教育公平和儿童成长的社会工作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有为,漆黑寒夜里的一束光
三个我——章瑾、Cynthia以及章二妹
建什么样的图书馆?——去蕲春学习经验
我们是同一群人吗?——先人后事,得有本地团队的支持
开馆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回家乡办图书馆,这件事感觉跟“退休后开一家咖啡馆”一样迷人,不过前者如此书所及的有为图书馆所做的,是一件可以“改变一座城”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更是对故乡的恩报,让自己有机会弥补对过往的遗憾,也有机会创造一个“自己从小就期许的人生”。联想到之前看过的《社区设计》,其中的项目都旨在改善居住社区的环境,大部分也是从人文环境入手改造,其内容显得颇为实在,能形成可探索、可复制的效果,那样使得书也成了项目的延伸,继续拓展它的魅力与影响力。这是对此书感觉有不及之处的意见。
感觉书中描写的四五线城镇现状,跟我小时候差不多呀……没有什么阅读氛围,想看的书很难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如果当时身边能有这样一个图书馆,我肯定会是第一个志愿者,能够理解书中人物的热情。运营管理的过程又跟大学里的公益社团一模一样,没啥特别的亮点。图书馆的点子很吸引人,本书文字不怎么好。
三门的公益图书馆,面对特定全体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活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小县城精神活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现状。但在公立图书馆存在的情况下,动员公益的力量去做图书馆,是不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前的图书馆很纯粹,可能几岁的儿童就开始阅读复杂成人世界,而现在的儿童却从绘本开始沿着教育者铺好的道路阅读,是不是也是一种传统力量的流失?
在有为志愿者群里得知这本书出版并上架微信读书后,立刻找来,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里面很多的小故事之前都有零零散散听到过,但还是第一次这么系统从头到尾捋一遍。 有为的故事,对于很多想在家乡开图书馆的人都会有借鉴意义,甚至是里面的教育理念,对于很多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非常有参考价值。 书中不仅毫不保留分享了有为这么多年的经验和教训,附录还详细地附上了有为很多活动方案、管理办法等。 最后长达100屏的感谢名单,承载了这个小小图书馆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满满的感动 ❤
实在不喜欢这种叙述风格,太普通了。就跟平庸的中学生作文似的。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偶尔看到这个组织,很是心动,想着这不就是我想做的事吗,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促进小城素质教育的发展。看到还有本书就马上来看了,书讲了有为图书馆建立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城公益教育文化机构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看容易而行动难,希望有为能不断发展,去到中国更多的小城吧,相信这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事情是很了不起。整个书的流程挺乱的。不是很读者友好……
理想主义者的共鸣。
虽然我曾经工作过的书馆不是公益组织,但是在做书店的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我接触到她也是源于同学在做公益时对这家书店的推荐。直到现在,她也一直都在做力所能及的公益。读完这本书,让我更清楚为什么书店有独特的吸引力。书里说的许多事情都在她那里出现过,比如型号各异的义工,不时带着一包书给书店的捐赠者,自组织的读书会……作者从头到尾在说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许多人都做一点点。这可能也是我离开她的原因吧。但我还是有想重回她的,但又不敢。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