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菌中毒
聂荣庆(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23-05-01
ISBN
9787521750980
评分
★★★★★
标签
历史
地理
书籍介绍
在世界的角落里,有一种生活哲学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在中国的云南,人们与蘑菇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食物链,它成为了生活的艺术、文化的象征和形而上学的体验。《菌中毒》不仅讲述了各种野生菌的生长、采集和烹饪,更揭示了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如何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在这里,美食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连接着生命、自然与灵魂的桥梁。
作者简介
聂荣庆是昆明当代美术馆的馆长和联合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当代艺术收藏家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他的工作和研究领域涵盖了艺术管理和教育、写作以及艺术收藏等多个方面。
推荐理由
《菌中毒》一书深入探索了云南丰富的野生蘑菇世界,不仅展示了各种奇特的菌类及其独特的烹饪艺术,还揭示了云南人对美食的狂热追求和与之相伴的文化现象。这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丰富的地方知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味蕾与文化的盛宴,对于喜爱美食、关注地方文化或对自然生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既有趣又富有启发性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热爱美食探索的旅行者
对地方文化和传统有兴趣的研究者
喜欢阅读关于食物与生活故事的文学爱好者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并热衷于了解食材营养价值的人群
以及希望通过书籍体验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人。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1
蘑菇有毒,但不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于坚
菌中毒 ........................... 11
牛肝菌 ...........................23
干巴菌 ...........................4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既是讲菌,也是述人。菌中毒是字面意义也指那些不走常规路的艺术家们的浮沉一生。因为以前喜欢在B站看人捡菌子对里面的菌菇感觉都蛮熟的看起来很爽。PS:去年看了《知觉之门》,赫胥黎下世别嗑麦卡司林了,来云南吃菌吧🐒
只有在云南生活了快一年之后,才能理解这本书的各种弦外之音,表面是饮食随笔,深层里是种种难以被寻常言语组织起来的经验和历史。这周六下午两点半,在昆明璞玉书店,我跟聂老师做一个小的对谈活动,雨季来了,大家一起尝个鲜
是想要拿着书,在这个夏天去云南、去昆明吃菌子的程度。牛肝菌、松茸、鸡油菌、羊肚菌……光是看菌子为名的篇章就流口水了。每种菌子还串联起一个关于昆明、云南老街坊的故事,对我这样三分之一个云南人(另三分之二是四川和除四川云南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来说,又增加了对云南对昆明的了解呢。另外前面讲普通人和菌子的故事,昆明老街变迁的部分,非常好。后面“我和我的名人朋友们”真牵强,没必要,现在的读者不会因为名人买单的,大家要看的是真实的人、真切的菌子故事。
本精神云南人很喜欢,尤其前半部分非常朴实有趣。啊,又到了吃菌的季节了!
读完了,有趣,插画特别特别棒。说真的,云南人应该人手一本!揣着它我今年都有信心上山捡菌子去了
图比较好,能看出来作者本身也是个老饕。但是从故事的动人角度来说,甚至不如几年之前三联生活周刊过年时写的那些美食故事。
在自习室一边流口水一边啃馕
吃起来吧!是食谱也是旧人往事 过瘾。
认识了很多菌。图片很漂亮。但关于菌的介绍和做法有点百度百科。菌与人的结合最后有点审美疲劳。
读完这本书,产生了一个尴尬的疑问,只有(文化)精英才配吃蘑菇吗?没有那些东拉西扯的名人,作者就引不出这些蘑菇吗?很多时候,实在搞不懂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是寄乡愁于菌类,还是寄不自信于炫耀。这些极为无趣的“名人”轶事已经把文字的真情实感稀释到了顶点,再加上作者那异常干瘪的文采,实难恭维其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意外的是,这种白描寡淡的文字倒是和描写父亲那篇挺配,它也是整本书里唯一有那么点真诚的文章,两星给它。最后,对蘑菇、腊肉、皱皮青椒都没兴趣,;不是云南人无法情感共鸣;去过云南旅游,对那里以及推崇那里的所谓“文青”全部不感兴趣。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