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世纪哲学的封面

中世纪哲学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出版时间

2022-10-01

ISBN

9787522511337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媒体推荐

◎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一部意义深远的史书……博大精深、清晰易懂且面面俱到。”

◎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我们只能对每一幕报以掌声,并期待落幕时掌声再次响起。”

◎ 《思想》(Thought):“视野广阔且客观,全面且学术,统一且均衡,力荐。”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是《科普勒斯顿哲学史》的第2卷。在这一卷中,作者的目光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开始转向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要内容开始于早期希腊教父、拉丁教父的哲学,一直到鼎盛时期的经院哲学。在本卷中,作者梳理了主要的经院哲学家的思想,既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这样声名显赫的大哲学家,也有罗马的吉尔斯这样不太为中文读者所熟知但仍值得一提的哲学家。本书张弛有度,详略得当,非常适合作为了解中世纪哲学的入门读物。

▎著者简介

科普勒斯顿(Frederick Copleston,1907—1994),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译者简介

江璐,女,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和文学学士、硕士,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西方逻辑史及康德和德国观念论。2006年8月-2013年2月担任雷根斯堡大学哲学系研究助理,2008年起成为雷根斯堡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Forum Mittelalter”的成员,2013年起成为德国Bernhard Welte研究协会成员,并于同年开始在中山大学外国哲学专业任教。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出版专著《奥卡姆的模态理论》(德语,2016年),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篇、译文数篇。

目录
出版说明 / i
出版总序 / iii
第一章 引 言 / 001
▎第一部分 中世纪前的影响
第二章 教父阶段 / 01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标注“读过”显然是自欺欺人的,只浮光掠影地读了圣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一点点。作者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为过。
痛苦(我宁愿啃黑格尔那套)…还是着重看了奥古斯丁阿奎纳司各脱,别的速通
波纳文图拉一章启迪很大
长期以来中世纪哲学一直以来都具有一种不可言说性,或许所谓的“黑暗”遮蔽了这个时代思想的光辉,从科普勒斯顿的笔下我们可以发现他眼中的中世纪哲学不仅仅是欧洲的中世纪,同时期的伊斯兰哲学、犹太哲学以及将拉丁语中的古希腊罗马哲学通过翻译介绍给他族的形式也是值得被哲学史所铭记的重要阶段。中世纪的思想的黄金时代在13世纪,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哲学家是圣奥古斯丁,在13世纪最重要的是波纳文图拉、托马斯·阿奎那和司各脱,13世纪还是思辨思想的世纪,是原创思想家的世界,正是由于他们思辨性思维的萌发,为文艺复兴的思想迸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引言、总结性的回顾。科普勒斯顿真是既有实力,态度又认真,还很虔诚。
清晰之至。但有些讨论看得头疼,我确实没有形上思辨能力。
读了奥古斯丁。很赞。
经院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还真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至于其伦理学,本质上大概还是费尔巴哈说的人类的傲慢,一边说上帝绝不可能被人类完整地把握,一边又把符合人类这弱小有限的认识的所谓“善”当成上帝的本性(当然我这句话在经院哲学里就会被大量语义学游戏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