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阿登战役的封面

阿登战役

[英]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

出版时间

2023-10-01

ISBN

9787522819983

评分

★★★★★
书籍介绍
1944年12月,欧洲战场的战局似乎已趋于明朗——盟军凭借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正步步紧逼,而纳粹德国已是日薄西山。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在阿登森林骤然爆发,将战局重新拖入混乱与血腥。阿登战役,这场被历史称为“希特勒的最后一搏”的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绞杀,更是一曲人性与意志的悲歌。 安东尼·比弗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生动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回那个冰雪覆盖的战场。从盟军的战略失误到德军的绝地反攻,从士兵的英勇牺牲到平民的挣扎求生,本书全方位展现了阿登战役的残酷与复杂。我们见证盟军如何在混乱中重新集结,如何在牺牲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我们感受德军如何在绝望中拼死抵抗,如何在崩溃的边缘仍试图挽回败局。 阿登战役不仅改变了欧洲战争的走向,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它既是钢铁与火力的碰撞,也是人性与意志的较量。翻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决定命运之战,感受历史的重量,见证英雄的悲壮。
作者简介
安东尼·比弗是英国杰出的军事历史学家、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并担任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与肯特大学客座教授。他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67年加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1970年退役后投身写作。比弗以二战历史研究著称,其著作《斯大林格勒战役》荣获沃尔夫森奖、塞缪尔·约翰逊奖等殊荣,另有《诺曼底登陆》《阿纳姆战役》等作品。他的写作风格严谨,善于以文学手法还原历史细节,成就斐然。2014年,比弗获颁普利兹克军事博物馆和图书馆终身成就奖,表彰其在历史与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推荐理由
《阿登战役》是一部详尽描绘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阿登森林战役的军事历史著作。作者安东尼·比弗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德军和盟军在战役中的激烈对抗,以及战争对士兵和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本书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还突出了人性的光辉与士兵的英勇牺牲,使读者对这段历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书中对盟军战略失误、德军顽强抵抗以及战场上的艰难决策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这本书不仅适合军事爱好者,也适合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场二战中的关键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军事历史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
喜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策略的读者
对战争中的士兵生活和心理状态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插图目录Ⅰ
地图目录Ⅰ
第一章胜利的狂热001
第二章安特卫普和德国边境021
第三章亚琛之战03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二战西线后期,面对着盟军强大攻势,德三已然是强弩之未。正是在这样的时期,小胡子想要通过一次奇袭来扭转战局。这种想法在当时的德三情况下来考量,确实是一个选择。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世界战争的整体天平偏向了盟军的一方。这场反攻可能会取得战术、战役的胜利,但是在战略上,或许德三早就已经输了这场战争。与此同时,在这次反攻之中,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可谓是其中获利较大的一方。在盟军的帮助下,不仅让戴高乐重回巴黎,而且还借助盟军的军械重展法兰国共和国的雄风。总体来讲,这本书依然保持了比弗作品的阅读流畅性以及对于军人或是士兵个体的关注。在宏观的大历史下,感受到人性带来的温情。
如果我们概括这场战役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几乎癫狂的希特勒纠集最后的兵力进行的一场报复性反扑。而由于盟军的预判失误,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可是任何历史事件,都不应该一味的简单化。在阿登战役前后,以及整个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太多的细节,盟军之间罗斯福和戴高乐的较量,跟斯大林的尔虞我诈,以及跟自己国家内部的争端,都值得注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阿登战役》就是将简单的战争“复杂化”,让我看到更多的角度和细节。1944年发生了太多大事,诺曼底登陆、布雷顿森林会议、国共谈判陷入僵局、华莱士访华,相比起前面几个,阿登战役的知名度或许没有那么高。但作为希特勒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击,阿登战役及其前后种种情况,已经为即将到来的1945埋下了太多的伏笔。
先读了出版社年初的《致命卡特尔》,对德国化学工业发展,技术储备和实力有了些认识后,才连续读了诺曼底、阿纳姆、阿登,收获颇丰。比弗的这本阿登战役作为三部曲的收关,看起来有点累了,会否源于所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要烂尾的魔咒,还是个人看了一百多万字后的疲惫,我想主要是后者吧,要给第二部把关、第三部译者董老师的治学严谨点个大大的赞,看得出多年的热爱,着实不容易!
时间来到1944年底,此时的第三帝国已经陷入泥沼,经过对俄战争的失利、诺曼底登陆的打击、刺杀事件、失守巴黎之后,希特勒的精神接近崩溃,而且此时的德国已经失去了原油的供应,能源的短缺让帝国的装甲部队捉襟见肘,他急需一场“大解决”事件来力挽狂澜。整个阿登战役德国与盟军的伤亡人数基本持平,但结局对于帝国却是毁灭性的,希特勒的梭哈没得到任何回报,反而丢掉了老本,同时东线的苏联趁此在冬季到来之际长驱直入,德国的获胜窗口在这次梭哈中毫不留情地关闭了。当然此战也让英美领导层之间产生了裂痕,尤其是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之间的仇恨一直延续到了战后的冷战时代。但希特勒等不到盟军瓦解了,只能说盟军内部的裂痕远不及小胡子想象的程度,并且盟军对此次攻势的响应也比小胡子想象地更及时和顽强,第三帝国已是行将就木。
作者用细致得我笔法对战场环境、士兵心理和整个战役过程都有很好的把控,译者水平也很硬,翻译得体的同时还勘校了一些编制、武器装备等军事细节上的错误。安东尼·比弗的系列作是二战战史里很优秀的IP,然而之前的译著零零散散、良莠不齐。甲骨文出品的安东尼·比弗系列作品目前的观感还是很棒的,董旻杰老师扛鼎审校在细节方面的考证确实很棒!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