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持微火者的封面

持微火者

张莉

出版时间

2016-04-30

ISBN

978753066948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精选茅盾文学奖评委、70后批评家张莉近年在文坛与媒体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随笔。以生动亲切又锋芒毕现的笔触,对二十五位当代作家与当下文学现象提供了个性化的观察与描绘,收听、辨析和欣赏大时代里的偏僻声音,发现闪烁在沉默文本里的微火,以及文字背后那些不妥协的、不服从的、致力于改变和完善的心灵。

上篇别开生面解读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莫言小说中奇幻的民间性,贾平凹作品中难以转译的“中国性”,余华叙述声调里的秘密,铁凝对人性内面的洞察,执着于日常生活书写的王安忆,毕飞宇作品里的寻常与不寻常,格非小说中那种痛楚与百感交集,刘震云对存在意义的执迷,苏童对作为现实世界的凝视,阿来作为藏族作家的异质经验与普遍感受,韩少功的“重写人民性”,把“自己”写飞的林白,迟子建小说中温暖又寒凉的世界。

下篇从文学史的高度发掘当代文坛新锐之声:周晓枫文本里那颗“起义的灵魂”,陈希我的“非常态”写作,魏微笔下的异乡感,廖一梅关于“生活之上”的写作,冯唐用写作与时光进行的博弈,探取暗疾之景的鲁敏,捕捉到人心最深最暗处的徐则臣,细密讲述小城人民内心生活的张楚,曹寇关于生活本身常态与意外的理解,葛亮笔端“隐没的深情”,郑小琼诗歌中嚎叫的力量,纳兰妙殊文字中的一往情深。附录部分对于“非虚构写作”“70后写作”等备受关注的当下文学现象进行了全局性的分析。

我喜欢寻找那些闪烁在沉默文本里的亮光,尤其着迷于写作者们点燃火种、照见幽暗的片刻。

我所能做的,是用文字聚拢起这些“微火”,因为其中隐含着我们身在的广阔扰攘的现实,以及那个在深夜里抗辩、反省、致力于完善的“自我”。

——张莉

张莉,河北曲阳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已出版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5-1925)》《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评论集《魅力所在》,对谈录《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与毕飞宇合著)。

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获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14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奖项。

目录
越奇幻,越民间——关于莫言
难以转译的“中国性”——关于贾平凹
叙述声调里的秘密——关于余华
那些“沸腾的欲望”——关于铁凝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评周晓枫的一篇文字最细腻。
如果这些作家在时间里失效,评论如何存在?
张莉老师依凭着女性评论家细腻独到的视角对作家创作进行脉络清晰的梳理,展开行之有效的学理式批评,不过分迷恋于符号理论的运作生产是其优点,但本书后部分大段对作家创作特点的总结归纳和赞赏之语多次重复出现减分不少
去年这个时候读的,其中一篇直接启发了我当时写的“林姓文学史”。书不深入,但很有启发性。今天又看到她和葛老师的萧红对谈,回来标记一下。
对莫言那篇印象很深。但是看多了几篇之后会发现作者的评论有点“定势”,用在评论中虚华的词语和形容有点多。
修订本里关于路内写的是个什么玩意儿…小学生读后感交差吗
大部分解读和评论中规中矩,点到即止,乃至不疼不痒。虽不深刻,亦挑不出什么毛病。本来值7分,可叹竟以肉麻语言吹捧冯唐之流,导致断崖式降品。
给我以一种编导生公众号文章合集的感觉🙄篇幅短小而不精悍,净是文学化的语言、修辞,这书就像个阳光下的泡泡——它的表面确实是五彩斑斓煞是好看,它甚至还会膨胀变大,可它终究是个泡泡,是透明而脆弱的,一戳就破,里面什么也没有。
认识任何一位诗人,撇开偏见,便会发现:他们作品里最精彩的成分,甚至最个人的成分,都是他们的前辈努力做到不朽的地方
补标,高三上学期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