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亲属称谓指南的封面

中国亲属称谓指南

冯汉骥

出版时间

1989-01-01

ISBN

9787532104673

评分

★★★★★
书籍介绍

冯汉骥(1898—1977),湖北宜昌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民族学家,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奠基人。

先生是湖北宜昌人,192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1924年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1931年夏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1936年夏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春,应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李济的邀请,回国准备参加博物院的工作;适值抗战爆发,转而应四川大学聘请,任史学系教授。其间除短暂地在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学系、西南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等地任职外,终身任教于此。

冯先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的创办人。他在美国期间发表的《中国亲属制》等文章,利用人类学“叙述式亲属制”与“类分式亲属制”的原理,探索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之由来,使若干千古聚讼的问题得到科学而合理的解释,在当时的国际学...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後來才發現是倒過來從英文譯回中文的...
内容已经大大超出现代人的常识了
这是学术论文啊我了个去。很牛,可惜没兴趣。稍微扫了一遍增加点基础知识吧
基本上只从《尔雅》入手,理论略显僵化。翻译和点校是灾难,“大公”“小公”“孙颖达”,贻笑大方,亦可见译者所处时代的时风对经学之陌生。
严肃的学术著作,英文名The Chinese Kinship System或许更加直白的一些。里面提到传统宗法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同辈分之间的通婚的目的之一便是维护这一复杂系统的清晰和稳定。突然脑洞一开,如果现在的学术圈还按照这个原则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理不清的关系了,哈哈哈。
一些解释与通常的观念不合,容易被带沟里
强大的历史语言学方法处理社会学问题
这搁以前,最起码是个礼部侍郎。
之前因为专业课看的,没有看完,真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