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法还原的象的封面

无法还原的象

陈嘉映

出版时间

2021-12-31

ISBN

9787532172658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本书是陈嘉映教授的学术随笔集。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分成五组:第一组两篇带点儿回忆的性质。第二组是学术论文,是这个集子的主体,其中“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导论”是为作者翻译的《哲学中的语言学》所做的长篇前言。第三组是评论和访谈。第四组是一些零星的小议论。第五组的后两篇谈论艺术。

我们这代人有过什么呢?我们这代人还有什么呢?我们只有精神。于是我们在这里相会了。

读一本新书,不再像是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蹦出一个新想法,不再像是彻照整个心灵的令人狂喜的日出。一本书,是千千万万本书中的一本,不过增长一点点知识,一个想法,不过是融入思想海洋的涓滴。一叶小舟,在狭窄蜿蜒的河道里,感到自己疾行。河道渐宽,徐徐融入海洋。在这茫茫大海上,不再感到自己前行,甚至不再有前行的方向,四顾茫然,所谓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我开始感到生之有涯知之无涯,开始感到一个人只能学到一点点东西,只能思考一点点问题,那种尽收世间学问、独立于天下至道之巅的期许,不知不觉中显露其虚妄,尽管还要很多年,这种感觉才逐渐变成默默的体会,还要很多年,这种体会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克服青年时期的理性骄狂。

随之而去的,Shade!还有青年时期对理性光明的无界激情。幸与不幸,思想的青春结束了。今后是这为伊憔悴的工作。越到观念的深处,论证的理据就越发内在于论证过程的本身。在观念深处,我们较少谈论对错,更多谈论不同、差异,更多谈论深度和道性。

目录
初识哲学
他的歌声带着思索
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导论
日常语言与哲学
施指与符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从根本上反对当时的体制,绝不肯与现实同流合污,于是只剩下一条路:读书。”
你能够不用电磁学的术语讲清楚电磁学吗?外行当然读不懂。你主张改用大白话,只不过是习惯了文化快餐,阅读时需要动脑筋,你就怪作者晦涩难懂。大师的文字何尝好懂,你读读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哪个是好懂的?哲学和常识的区别在于日常思考是用自然概念来思考,哲学是对自然概念进行思考。哲学用什么概念对自然概念进行思考呢?可以说,用哲学概念,用逻辑性更强的一套概念工具。哲学不是一门专门科学,哲学书里绝大一半都是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词,但是这些语词是用来讨论概念本身的,而不是用来讲故事的,而且,这些概念时不时经过一点儿加工,和我们平常使用的概念虽然相通,却不尽相同。哲人探求实在。多少世纪以后,他找到纯粹的实在,它们原来是些远离实在的公式。这时他才发现,那个混杂着虚幻和虚伪的世界才是最实在的。
我是真心羡慕那个时代的青年,胸怀大志,沉醉于知识
有一篇在20世纪末写对于未来国家的展望,现在看,很讥讽。
陈嘉映先生真了不起,无论是回忆还是随笔,都写的真诚而精确。除了两篇导论我读不懂,其他的篇章读起来都是享受。
语言很重要很难
只要是个集子,就要面对可能会有的质量参次不齐(读者不感兴趣)的问题,哪怕是陈嘉映也是如此。《初始哲学》一篇看得我津津有味,基本算是小半个自传了,陈嘉映的开悟、好学、随性,都在他走上哲学之路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同名篇看下来才意识到,此象非彼象,他从观赏艺术发散思维到成象,及如何在特定参照上建构,如何从混沌中感知与理解,如何在主观的象之上辨识、分析、还原……大开眼界。另外《日常语言与哲学》《从作品到文本》《思想坐落在欲望、快乐和沮丧里面》尤其读得津津有味。
最有意思的是开头的回忆,他们的年轻到现在还能释放能量,看书学习看书和学习就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