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了。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思想家面对上帝之死引发的危机,为他寻找了各种替代者。从启蒙运动的“理性”到唯心主义的“精神”,从浪漫主义的“艺术”到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化”,它们不仅是思想领域的演进,也是现实政治层面的对策。
然而知识分子提出的种种主张总是难逃“双重真理”困境,颠倒了理论与生活的关系。因此宗教信仰依然难以被真正替代。“9·11事件”后,这一问题再次回到舞台中央。在资本主义所谓的无神论时代,上帝似乎突然起死回生。
本书中,伊格尔顿提纲挈领,清晰深入地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下精神生活源流的重要参考和风趣解说。思想不仅求真,也要有用。伊格尔顿生动还原了思想的内外语境,揭示时代具体的意识形态任务,辨析思想史发展的综合动力。知往鉴今,面对我们当下的精神危机,“文化”似乎依然最堪重用,也最值得期待。
尽管危机重重,但“一种新的信仰、文化和政治结构或许就诞生在此处”。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宋政超,哲学博士,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法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