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霓虹灯外的封面

霓虹灯外

[美] 卢汉超

出版时间

2004-12-01

ISBN

9787532539208

评分

★★★★★
书籍介绍

卢汉超,上海人,美国佐治亚洲理工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近代中国城市的都市化与工业化研究。主要译著:锻炼,上海科院历史研究研究人员。

目录
第一部 寻求都市梦
第一章 到上海去
第二章 人力车世界
第二部 立锥之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视角深入,材料丰富,组织得当,语言也很好,简直看不出来是译作。读来津津有味,仿佛重新看到了上个世纪初的上海。非常推荐。
吓我一跳我以为老美写的勒写成这水平真不容易吖
结论似乎有点保守了,对于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似乎不太能停在传统这一意义上,比如NHK拍的两版丝绸之路的西安判若两城。卢的陈述挺好但确实太史了,是不是可以重构一遍?就像裴宜理那个让我实在想笑又笑不出来的结论:“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anyway,打一瓶酱油也真的能投射出社会化进程的变化~
二房东,是一个符号,对应中国现代性先天不足的侧面之一,即对私有产权的漠视和广泛的全民寻租
从上海的里弄、贫民入手,突破了所谓“公民社会”的定见,论述细密,资料丰富,翻译得也很好。
四星半,虽然结论部分一般,第六章有些急急忙忙,但前五章属于五星水准,而且翻译得很从容,是近期看过功课做得最扎实的一本好书。
城乡差距观点不错
对20世纪初的上海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尤其是对各个群体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一方面既有“上海折叠”的魔幻感,另一方面也有某种与当下上海生活的相似感。作者的结论是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西化和城市化盘根错节的典例,显示出了非常显著的传统连续性,这种传统深深植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更甚之,这种传统已在当代复兴。 正是这种历史的重叠将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或许更换一下形形色色的“xx化”的视角,从这种趋势本身转向实际的主体,会发现这就回到了一个“适应与变化”的问题,党派、制度、经济或许会有新的理解。
有趣的上海民国时期市井生活集锦,史料考据很扎实。就像城市中被摩天大楼遮蔽的无数的里弄房子那样,在城市精英投射出的令人晕眩的光影映照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显得模糊不清。然而,正是这些为数众多而又地位微贱的“小市⺠”编织着城市经纬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在商店的广告霓虹灯和路灯明亮的光影下,搖曳的香烛平添了一份魅力。这一情景是在不经意中出现的,却营造出了一个对照强烈的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微观世界。“琐碎的,但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往往能揭示出比较复杂或深奥的理论无法揭示的简单明了的真理。”
好看!但是为什么从来没人提到过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