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何谓语文学: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的封面

何谓语文学: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

沈卫荣,姚霜

出版时间

2021-05-01

ISBN

978753259965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由导论、十九篇论文和后记、索引等组成,主要集结了西方学界关于语文学讨论的十九篇经典文章,涵盖介绍作为现代人文学研究之基础的语文学的定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其基本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到分门别类地探索语文学于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研究,特别是于东方学中的运用和具体实践,最后总结讨论作为一种学术方法和世界观的语文学对于当今人文研究的发展和进步的现实意义。同时,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读者,特别是在大学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或者任何一位致力于人文学术的实践者,于各自的学科内思考和运用语文学这一基本的学术工具,进而倡导中国的文科研究回归到现代人文科学基础的轨道上来。 沈卫荣,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博士。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西域语文、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的比较研究。历任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研究系合作研究员、德国洪堡大学中亚系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共同研究员、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等。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代表作包括《西藏历史和佛教的语文学研究》《寻找香格里拉》《想象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文本与历史:藏传佛教历史叙事的形成和汉藏佛学研究的建构》《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编》等。
目录
导论
何谓语文学?——导论
何谓语文学的力量?
语文学在何处?
古典语文学之过去与将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开年第一本书,值得!我们都一样
书很好,只是格拉夫顿那篇误译实在太多。请看夫子自道——“在邀请各位译者分头将每篇论文试译出来之后,她又组织起了一个语文学学术兴趣小组,对所有译文都一句句地对照原文,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校对、修改和润色。多篇论文的初译被推翻重来,另请译者重译。”
从入门来讲,为什么不把James Turner提前,或者再出一本其专著。
语文学、比较文学、思想史、新历史主义、文本
编者从梵藏等少民语言研究实践中重新总结推出了Philology的概念,无论对于古典学还是朴学都有理论意义,唯独于现代中文学科体系显得多余,语文学无非语言学加文学,训诂、文字、音韵、版本、校勘及审美与理论研究,所以沈主任动员翻译的目的可能就是证明完整具备八个二级学科的清华中文系之完善与健全。(从翻译角度讲,萨义德那篇最好,因为在《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里已经被译过了。)
沈氏真的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古典人、语文学原教旨主义者。在大力鼓吹语文学方法之前,不如多读点哲学,多读点现代思想,如果连尼采都读不了(很怀疑他读过多少尼采原著)就不要写尼采尼采了,还不如按照自己信奉的方法多做点语文学研究吧。谈方法谈理论是需要思维水平的。 简单来说,争论主要在于文本(与基于文本的实证)与理论的冲突,建构与解构的冲突。某种程度上说,沈氏追求的语文学类似于传统的经学,可惜现代的经学研究都不搞那套了。几个致命点是,“正确”解读文本的目标真的能够实现吗?建构比起解构危险性显然更强。另外,沈氏非要说只有语文学才是科学理性严谨的,但科学理性的价值与他反对的一切都是密不可分的。 读选的19篇文章就够了,不用看沈氏的导论,但翻译也不太行。
最喜欢门马晴子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