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文学社会学
罗贝尔·埃斯卡皮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7-08-01
ISBN
9787532701025
评分
★★★★★
标签
文学
目录
第一部分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为什么要有文学社会学………………………3
第一节 文学和社会…………¨……………………3
第二节历史沿革……………………………………5
笫三节 为制订一项圈书政策而奋斗………………1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本身,而是更多地从文学作品产生的整个背景着眼去理解、解释文学现象。
罗贝尔·埃斯皮卡尔几本书的一个筛选与集合。读姜涛,顺便又读了这一本。姜涛对于新诗发生学的探讨很明显借鉴了埃斯皮卡尔提到的很多角度。埃斯皮卡尔关于圈子、群体、精英、资本的探讨很容易让人想到布迪厄。从社会学研究文学本身是对纯审美研究有可能引发的“神秘主义”的纠正,但是像波尔多学派这样条分缕析的路径又完全抛弃了文本的超越性追求,纯粹与纯客观的各种现象、数据与统计打交道,未免令人疲惫。给我的启发,一是,似乎可以做一个“阅读的空间政治学”的图样,统计人们在枕边、厕所、地铁、书桌前读书的种类,以及背后的动因;二是,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吸收更多的可确定因素,来理解经典的形成。
愈来愈艰难
王兆鹏先生书里提过很好,遂看了
方法論意義
提供了很多思考文学相关问题的角度,也展示了统计学等等研究方法,对我来说挺有启发意义。不过翻译有点欧化,再加上一些讨论文学史或者涉及理论研究状况的文章里传递的信息很密集,有时候读得挺吃力的。
弥补了很多空白。
读过,不断重读。
P269 《文学社会学》无疑是埃斯卡皮重要的理论著作,也是法国当代第一本以“文学社会学”为标题的专著,可以说,它开创了欧美当代文学社会学研究的新局面。但应该指出的是,他仅仅提出或触及到了文学社会学的众多问题,未能深入地进行理论上地分析和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对影响文学生产与消费等环节的要素列举全面,例证翔实。框架清晰,延展性强。虽然读起来平乏,有“工具”之嫌,但关键还是在怎么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