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玛丽的封面

玛丽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时间

2007-01-01

ISBN

9787532741151

评分

★★★★★
书籍介绍
《马申卡》是我的第一部小说。我是在柏林开始写这本书的,那是在一九二五年春我结婚后不久,到次年年初完成……众所周知,初次进行创作的人具有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作品的强烈倾向,他把自己或者一共替代者放进他的第一部小说,这样做与其说是由于现成题材的吸引力,不如说是为了摆脱自我后可以去轻装从事更美好的事情。这是我接受的极少数的一般规则之一。由于俄国非同一般得遥远,由于思乡在人的一生中始终是你痴迷的伴侣,我已习惯于在公众场合忍受这个伴侣的令人肠断的怪癖,我承认自己对这部处女作在情感上的强烈依恋,丝毫不为之感到困窘。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目录
前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纳博科夫后来的关于求而不得得而又失的爱,关于俄国,关于冷却的记忆在这本书里都有痕迹,游荡的军官,俗气的商人,即将老死的诗人,始终未现形的初恋以及始终无法离开的柏林,都是纳博科夫的一部分,在这本处女作里,这个人已经为未来的身份准备了所有道路。
1926.我们以为去爱了很多年,但把琐碎冗余删减后的高光时刻全加起来,也不过几天。就爱这几天。
纳博科夫处女作,献给初恋、骄傲的少年时代和流亡后的膳宿公寓生活。“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一切都变得难以置信、深奥莫测,生活似乎让人害怕,而死亡则更糟。正是这种时候,当你迈着大步迅速走过黑夜的城市,透过泪眼看着灯光,从中搜寻者对过去的幸福的绚烂夺目的记忆时——一个女人的面孔会在多年单调无聊生活的堙没之下重新复活——当你狂热的前进,突然一个过路人有礼貌地使你停下,问你到某某街该怎么走;这是一个普通的声音,但也是一个你再也不会听到的声音。”“记忆可以使一切重现,唯独无法重现气味。”蝴蝶爱好者的比喻。读于严冬闷热的哈大列车上。
相见不如怀念,此情可待成追忆。难以想象这只是纳博科夫26岁的处女作,起点太高,成熟度惊人,甫一出世就已经和前辈同辈后辈拉开难以逾越的距离,轻描淡写即入木三分的写作风格已经初显峥嵘,完美呈现了青春年少时的心跳回忆,以及那些在脑海中盘旋已久而又难以言表的感觉和体验,读之令人快慰不已。
如果写作者在描述虚无,倒可能是他在努力写爱情。爱情太抽象了,需要假以容器显形。纳博科夫是写情欲的高手,情欲很具体,可以和任何经验粘合。总之这个小说因此显得青春,因为有勾勒抽象的爱的痕迹。
记录读纳博科夫的第一本书,这本书是和菲茨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起读的…只能说作为同期作家,俄国青年和美国青年的关注的角度差别也太大了
@2020-03-25 14:39:43
好像和加宁处于差不多的阶段,一个失去灵魂故土四处游走的孤魂,回不去的往昔,以及让人无力的、苍白的现实和未来。 陷入无力的时候,或许放纵自己沉溺于虚幻的快乐也未必不可,如果回忆给人喘息的缝隙,何必和眼前沉闷窒息的现实搏斗。 一切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时间会解决一切难题。我们不过是时间的产物。 迟早有那么一刻,我们会心甘情愿地觉醒,"这样强健、这样乐于去对付任何事物","不断地用新鲜的、怀着爱意的目光注意周围的一切"。 放逐够了,就踏出安全区,所有想象的恐惧会随着新鲜的现实而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里新的感受和蓬勃的生机。
算纳博科夫写的书里的一般水平
纳博科夫处女作,已经有了相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