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红与黑的封面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出版时间

2010-08-01

ISBN

9787532751228

评分

★★★★★
书籍介绍
《红与黑》内容简介:司汤达,法国著名作家,《红与黑》是他的主要作品。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醉心于拿破仑丰功伟绩的他,一心希望出人头地,无奈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从军无门的他选择了教会的道路,由于能够背诵整本《新约》,于连被当地市长看中,成为他家的家庭教师,后又经教会举荐,为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私人秘书。但最终,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于连丰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在野心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司汤达,法国著名作家,《红与黑》是他的主要作品。 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醉心于拿破仑丰功伟绩的他,一心希望出人头地,无奈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从军无门的他选择了教会的道路,由于能够背诵整本《新约》,于连被当地市长看中,成为他家的家庭教师,后又经教会举荐,为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私人秘书。但最终,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红与黑》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于连丰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在野心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目录
译本序
出版者告读者
上卷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长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19086】重读经典的坏处是一到标记条目的时候你(wo)总想说出点不一样的话来以示老练,可是又往往没啥新见解,说出口的通常是新一轮儿的“啊啊啊太能写了”。鉴于此,索性说说附录吧【咦】附录一中,司汤达亲自示范了如何有声有色地提炼出一部长篇的主干情节,以及一位作家为了宣传新书可以(使用化名)自我推销到什么地步;附录二再一次表明刑事案件是缪斯中的缪斯【欸】感觉最近不知不觉开了个“出轨的女人们”专题……但丈夫们更有趣,《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白痴》中的罗果仁(非典型性“出轨”,算精神大肆溜号儿吧),《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嘉丽妹妹》中的杜洛埃,以及《红与黑》中的市长先生,再读个《包法利夫人》就能认真写一篇被绿者精神分析了【呸】得悉该版本的译者郝运先生于今年6月10日去世,心情复杂。
心理小说的奠基之作,司汤达取材《法庭公报》的杀人案创作而成。若除去大革命后法国的社会分化和世俗风貌、一代人的精神状态和区域差异(巴黎与各地)、最为重要的心理描写,小说只剩下男欢女爱、忠诚与背叛的媚俗戏码,司汤达的伟大就在于通过整合以上元素描绘出时代的浮华与虚伪,物质与精神不匹配导致的扭曲,甚至是女人们的爱情取向。于连缺爱缺证明缺尊重,雷纳尔夫人缺恋情,拉莫尔小姐缺头脑。
对于红与黑有很多诠释,个人认为红指的是红衣主教的红色,黑指的是黑衣道袍的黑。于连从一个穿着黑衣的平民如何渴望成为黎塞留一样红衣的教士。
法兰西的爱情,拿破仑时代的人性,其实都在上演。
那些对所谓“贵族阶级”有着不切实际幻想,还哀叹可惜中国没了贵族阶级的人,真的会想活在这种社会中做一个和于连同阶层甚至更低的人吗?这书里法国人对情妇情夫的宽容态度也印证了麦瑟尔夫人在巴黎吐槽自己丈夫出轨问多少观众的伴侣出过轨时台下一片举起的手。
可惜于连在死前才认清自己是个马基雅维利
翻译的不太好 读的很累
我在于连的死中!获得了平静的心情
很真实,描摹人,我在很多角色上看见自己。
比我想象中好,代入甜茶的脸读起来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