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荒原狼的封面

荒原狼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时间

2010-08-31

ISBN

9787532751488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目录
译本序
出版者序
哈里 · 哈勒尔自传
用户评论
75#叔本华与黑塞,两个给我注入精神之源的大法师。临死前我要左手一本《作为……》,右手一本《荒原狼》,嘴角带着对这荒诞世界的不屑和嘲笑,孤独地离去。
一股知识分子的酸臭味,黑塞真是文学界的玛丽苏,知识分子总觉得自己没错其他人都错了
黑塞的这一本不好懂啊,后几十页真的是嗑药了吧,太厉害了。我觉得我几年后再来打分的话会有变化。
蕴含很多哲理,但故事太无厘头了,最后几十页应该是磕了药之后写的吧。总之整本书读下来都无法融入到黑塞的叙事方式里,就目前阶段,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也许是没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
黑塞静静地挖开了每个人的脑子,看遍了所有绝望边缘的胡思乱想,现在再把它们讲给我听,于是这些思想有了语言外壳,重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建议其它读的人换个译本,书本身是好书
“他悲观的基础不是鄙视世界而是鄙视自己。”读到这一段忽然知道黑塞功底深厚了。 大型文青自恋现场。完全能看到陀氏的影子,找出他与陀氏的差距极为重要!
身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我,在这本发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书里获得了强烈的共鸣。
哈里旅居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意图过一种感官的生活,去酒吧、舞会,过放纵的性生活,接受催眠体验相反的人生,在堕落的路上越走越远。然后发生这一切的前提,他首先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在战争和资本至上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因为抵抗所以他失去了工作和家庭,成了一个被孤立的人。加上痛风,头疼的困扰,他是身和心的痛苦和绝望俱在的人。不禁让人觉得,战争和荒诞的社会环境是摧残一些原本表现良善的人的元凶。
如果心中深藏一匹荒原狼,就要有勇气和它一起经历现实生活的磨练,参透生命的意义,成为“不朽者”。 “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在这一章节,作者处在上帝视角客观冷静地分析着哈里内心深处的荒原狼和人性,看着他不断地在精神和欲望之间摆动,想指引他把灵魂撕扯成千万个最纯粹的成分,体会到万物皆空之后才能成为“不朽者”。这也是作者对自我灵魂的剖析,对自己的期望。 值得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