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随性而至的封面

随性而至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时间

2011-09-01

ISBN

9787532754977

评分

★★★★★
书籍介绍
《随性而至》是一部风格多样、精彩迭出的随笔集,也是毛姆备受推崇的一部文艺批评的代表作,笔下的人物和主题从哲学大师康德到硬汉侦探小说家钱德勒,从西班牙巴洛克画家苏巴朗的传说到西方侦探小说的艺术,从政治家伯克到游记和回忆录作家奥古斯都·海尔,“纯文学”作家当中则有对亨利·詹姆斯、H·G·威尔斯、阿诺德·本涅特以及伊迪丝·华顿等剑走偏锋而又妙不可言的描述。毛姆以其塑造小说人物的洞察力和讲述故事的高超技巧,既生动有趣又入木三分地活画出这些著名人物的性格、气质、怪癖乃至于灵魂,实在是打通了记人随笔和文艺批评两个不同领域的不可多得的妙文。 作者:威廉·毛姆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间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1925)。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国地中海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写了长篇小说《刀锋》(1944)。1930年,长篇小说《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卡塔林纳》出版,此外又发表了回忆录与文艺批评等作品。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1959年,毛姆作了最后一次远东之行。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目录
忆奥古斯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毛姆的锋芒和刻薄不管是自嘲还是月旦人物都能恰到好处。关于自负和虚荣的点说的极好。最喜欢头尾两篇(毒舌帝最高),果然他还是比较擅长刻画亲身接触过的人物,通过作品则隔了一层。侦探小说的衰亡模式往大了说其实就是一切东西的盛衰模式。柏克那篇对文风的吐槽太深得我心,长难句反问句,各种。顺便译者也在后记了吐了一波槽,准备找时间把里面的翻译和何兆武那本对着看看。书中的篇章名翻得有点诡异,譬如论优美与崇高-。最后表示译后中提到的那个问题极为合理,毛姆今天看来是不会乐见文学走向纯文学性和纯market-oriented的截然两极之中的。
侦探小说篇里面写柯南道尔爵士和《福尔摩斯》的那一段简直要笑死我了
毛姆的文字确实赞!比较喜欢“苏巴郎”和“对于某本书的思考”那两篇~~~一直是康德的支持者,不过“除非对美的热爱能让人格高贵,这在我看来是唯一足以赋予美以价值的目的性,不然的话我们永远无法逃脱边沁的结论,如果诗歌和推针戏带来的是同等的快乐,那么两者之间就没有优劣之分。”这句话上我还是力挺边沁的
文采沛然,酣畅淋漓。《忆奥古斯都》是对令人压抑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背影素描,毛姆用刀锋般尖锐的笔触剖开那个时代浓妆艳抹的道德外壳,赤裸裸的掀开每一个人作为人的存在的普通人性面。而看《苏巴郎》,又觉得毛姆在说自己,人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和精神道德的崇高与永恒,世俗束缚的灵魂唯有通过精神的升华才能达到神迹和美之缪斯的青睐。这与后面的《对于某本书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毛姆作为感性主义者和纯理性批判主义者康德最后却在美的道德感上形成了共识:美是具有道德感的,美的意义在于能够净化灵魂使人格崇高伟大。毛姆深信人性的难以改变,而人性的缺陷更是顽疾,我想他的尖刻不是来自骨头里的悲哀、而是眼神的锐利。他能从恶棍身上看到自我牺牲、能看到窃贼的性情温柔,他是真正的观察者。
写美学谈哲学都不是毛姆的专长,所以此书的部分章节在我看来颇有些无趣。归根结底,毛姆最擅长的还是写人,因为这才是他那条毒舌真正的用武之地啊~
第一篇家族关系太费劲了。后面文艺评论甚佳
《随性而至》:毛姆的书不用看都得打四星,这本书也不例外。
毛姆从不让我失望
文艺批评随笔集。P74对我来说《特伦特的最后一案》中最大的谜团是,一个家财万贯的男人,拥有一座至少十四个房间的乡间别墅和包括六名仆人的内勤人员,可他的花园竟然如此之小,只需一个村民每周过来两天就能料理得了。P164他自以为是,傲慢自大,但其实很平凡。我说这话并不带贬义,就像我说一个人又矮又胖一样(只是如实评述)。
还是小说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