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封面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

9787532755462

评分

★★★★★
书籍介绍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8-39/1941),副标题是“三十年战争纪事”,时代背景就是17世纪德国三十年战争。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哑女,拉货车随军叫卖,把战争视为谋生的依靠,发财的来源。一个士兵望着她的货车预言:“谁要想靠战争过活,就得向它交出些什么。”这个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的女人,最终落得家破人亡。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为谋生不怕冒险,不计后果的女人的悲剧。“大胆妈妈”称呼,来源于德国17世纪小说家格里美尔豪森的流浪汉小说《女骗子和女流浪者库拉舍》。“库拉舍”(Courage)这个词在巴罗克时代的含义是女人勾引男人的“心计”,在布莱希特笔下,则是小人物为了生存而必备的“勇气”。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戏剧导演、诗人,二十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戏剧家。一八九八年生于奥格斯堡,一九三三年离开纳粹德国流亡丹麦、瑞典、芬兰等地,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七年移居美国,一九四七年底返回欧洲,一九四九年起定居东柏林。创作大量戏剧、诗歌及散文作品,代表作有戏剧《三毛钱歌剧》、《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和《高加索灰阑记》等。
目录
人物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农妇祈求神的帮助,哑巴则甘愿一死在屋顶敲鼓。令人心碎的爱美的卡特玲啊……每章开头的情节提示企图间离,大篷车的意象非常丰富,战争与和平辩证思考的载体,“和平爆发啦!”,无处不在的讽刺,老实儿子施伐兹卡司在战争中死去,聪明儿子哀里夫在和平中死去,抢夺农民在战争中可被视为勇武,坐于将军右首,和平时则是愚蠢只能被击毙,国王为了自由发起战争侵占自由,激发人战斗的传教牧师在战争中脱去长袍劈柴苟活,和平时又重操旧业。“一方面这是一次战争,那就有奸淫烧杀,另一方面它跟其他战争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宗教战争”。这出剧只看剧本有很直击人心的舞台感,这么多年竟然从来没去看过舞台版本。
戏剧实验的效果总归要看现场演出的。大概布莱希特的"陌生化"富有成效,所以西方戏剧史才浓墨重彩地推介他。光就此剧本而言,确有先锋味道,大胆妈妈这一形象内蕴丰富,将小商贩投机逐利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人构筑的荒诞最终使三个孩子接连死去,然而她竟殊少反省,孩子的重要性还不如那辆大车以及利用战争谋利的期盼重要呢。
大胆妈妈的战争逻辑:战争是必需的(她靠着随军卖杂货为生),但她的儿女们可不能卷入战争。最后战争使她家破人亡,她仍旧拉着篷车做生意。
读过的第一本以三十年战争为背景的书(说来惭愧华伦斯坦、痴儿西木都还没看过)。布莱希特在颠倒价值观方面绝对是大师:比如战争好过和平,金钱重于信仰。一切只为苟活于乱世,一心为己尚难活命,坚守原则(老实的次子)和胸怀博爱(哑巴女儿)的人简直就是异类了。另外:大胆妈妈简直就是女版周星星。
末了,不仅战争变成了一张幕布,大胆妈妈自己也只是这幕布上的一层图样。想康一边盘货一边评点战场局势那场。唱段好多 “穷人需要的是胆量。因为他们什么都丧失了。处在他们的情况下,早上起床这件事情,就需要有胆量。”2021-096
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咚咚
和平爆发了,战争才是常态
“我不许你们咒骂战争。有人说战争是消灭弱者的,弱者就是在和平中也要完蛋的。只有战争才能把人养得更好些。”无视战争、美化战争、批判战争,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在参与战争,或者说,战争裹挟了我们所有人,无论我们是否愿意。
四星半,我读得实在有些困难,有些地方略微晦涩,可能是文化不互通的原因。 人物并没有我想象中深刻,也情感也不动人,或许这就是离间想要达到的效果,但目前为止还是喜欢亚式的戏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一直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