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的封面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阎云翔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

9787532756056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作者阎云翔有过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曾经在中国北方农村当过羊倌和乡村故事员,后来又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人类学教授。一路走来,他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礼物馈赠文化的名著,以及另一部考察过去30年经济改革的深刻影响下,这个村庄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变革。

在这部新作中,阎云翔记载了一场正在日常生活领域重塑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其中最深层的变化是,道德坐标和道德体验的转型。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阎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正在见证并孕育着一种新的个体主义。这种个体主义在过去是不可言说的、不成熟的,甚至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而如今却公开地发挥着影响力。中国人的自我与人格已经变得与以往不同了,就像他们的地方道德社会那样正处在转型之中。对阎来说,这种新的现实既令人担忧又给人以希望。

从长远看,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将会走向何方?中国政府为人民提供良好生活的新意识形态将会进一步深化个体化吗?这样做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政治现实吗?抑或,国家会限制个体多元化的范围,以此让个体化像全球化一样向国家的利益低头让步?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阎立足于民族志的详细资料,进行了富有洞见的人类学分析,并对有启示性的相关社会理论做了深层次的梳理。他还在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的不同时代之间进行对比分析。阎的细腻描述和有理有据的阐释使他的跨文化比较进入了当代学术界关注的核心:即理解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至关重要的,以及它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因此,《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和中国人,也对我们思考美国和美国人、西方和西方人大有帮助。

目录
序言(凯博文)
导论:个体的崛起
第一章 农村改革对经济与社会分层的影响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权力关系的变化
第三章 夫妻生活的胜利:家庭关系的结构性转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回過頭來重新看閻雲翔的三本著作,我想最重大的意義在於,閻雲翔始終把中國研究放在人類學的「脈絡」當中去討論,並一直在試圖「中-西」之間架起一個一座可能的橋樑並且嘗試進行對話。用西方的理論闡釋中國問題時有時候顯得「削足適履」也好,不斷用下岬村的材料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時有時候顯得「硬湊與勉強」也好,這三本書的價值擺在那裡,很值得讀。另外,其實閻雲翔的寫作結構非常清楚,蠻值得學習的。
作者深受布迪厄、鲍曼和吉登斯的影响,这种把后现代社会理论小修小补套过来的方法,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化,乃至有削足适履的嫌疑呢?不过各种案例读起来很挺有趣的,总能从里面某处受到某些启发。
: C912.1/3718
农村改革对经济与社会分层的影响、如何做一个工于算计的好人?
书是写的不错,但有时想,专业细分,让人花大量精力和时间,把“感觉”写成论文,其实放在更大的范围里考量,价值并不大。
最大的优点是特别有趣。不足是很多地方我觉得都值得深入挖掘一下,作者草草两笔就得出结论了,让我感觉有点可惜。因为作者本人的特殊经历,田野调查进行得比一般的详实。农村的葬礼和彩礼、麦当劳的社会空间等等部分写得都非常有意思,我也学到了一些知识和观点。三星半,但我挺喜欢这本书的所以打四星吧。总的来说我觉得是一本很有趣的,比较值得阅读的书。
研究个体化的必读之作。
不太喜欢论文集。。
内容相比《私人生活的变革》有更新,或者说套了一些更时新的理论,比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实践性亲属关系、吉登斯的生活政治…但怎么说呢,感觉阎云翔不太善于处理详略,读起来还是很不畅快
前半部分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