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时间箭的封面

时间箭

[英] 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

出版时间

2014-05-01

ISBN

978753276490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纳粹战犯托德·弗兰德利的一生。他从行将死亡开始“倒带”自己的生活,到暮年看似体面的医生生活,再到青年时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又到他生子、结婚、少年时期,最后是他回到母亲的子宫,并即将死亡。他跟随整个世界倒带,在马桶“摄食”,等待信件从火焰中“诞生”,虐人致伤变为抚平伤口,射杀平民变为拯救生命,焚烧尸体变为归还灵魂,肢解活体变为使人重生……本书用看似诙谐的方式为我们再次揭露了那段极度残暴而骇人的黑暗历史,并且完全颠覆了读者的阅读经验。在描写纳粹的相关作品中,本书为我们开启了惊人而深刻的眼界。 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生于牛津文学世家,著名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1974年,艾米斯凭其处女作《雷切尔文件》摘得毛姆文学奖,并被誉为“文学天才”。此后艾米斯借其一系列风格多变的作品步入文坛巅峰:《金钱——绝命书》(1984)入选《时代》杂志“一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列;《时间箭——罪行的本质》(1991)和《黄狗》(2003)先后入围布克奖提名。虽然艾米斯屡次无缘该奖项,但却无损他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年轻作家”(GRANTA杂志)的头号人物。马丁·艾米斯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纳博科夫、乔伊斯等大师的影响,在写实的手法上融入了意识流、黑色幽默及浓郁的魔幻主义风格;其先锋实验的文学品格、标新立异的创作形式、变幻莫测的情节铺陈以及惊世骇俗的语言天赋令其享尽世人瞩目,更被形容为是“蘸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
目录
马丁·艾米斯和他的小说
献词
第一部
1 过去的会再回来
2 为善必须残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总觉得这样的题材,纳粹那部分应该着重写,才会比较能够凸显倒退写法里善恶倒置的状态,后来我又想,难道是最震撼的部分一笔带过更有效吗?不过说实话,看完之后,虽然很喜欢这样的写法,但体验似乎差了一点……没什么感觉,就是这样
“不难看出,艾米斯在《时间箭》中使用了“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这一经典文学手段,故意安排叙事者对自己所处的颠倒世界懵然无知,用正常的逻辑评论一个倒错的世界,将一段熟悉的历史用一种完全陌生的方式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过之后落下一毛病,见啥事都想看看倒带的场景。
简直不知道怎么评分……只能说是偶有亮点 篇幅太长 笔墨分配不恰当 让人在新鲜感消失后 阅读难以为继。可以从第二部第五节开始阅读 如果我是“雷蒙德卡佛的编辑” 会把前面的章节全部删掉ˊ_>ˋ倒带的创意想要支撑全书实在勉强 在我第无数次看到东西从垃圾桶生产出来 真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相信了《虚拟书评》的推荐 而我没想到比目鱼挑出来的段落 是全书最大的亮点
马丁·阿米斯《时间箭》,一本叙事方式古怪的小说,故事的推进随时间逆行,用正常的逻辑写颠倒的世界,阅读经验完全被颠覆,同为纳粹题材,小说的悲剧性和震撼力与冯古内特《五号屠场》在表现形式上酷似,似乎一段熟悉的黑暗历史只有颠倒过来讲述才有意义。
虽然是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形成一种巨大的反讽,但是这种空间的游戏,一方面只是一种观念先行的单向的循环模式而做不到一种时间的对应性,另一方面似乎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情感价值导向,而这一导向总是有意无意会造成一种由时间的对应所导致的善恶二分,从而将复杂的情感幼稚化而掩盖某些事实情况,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情感态度还是以此为基础的写作手法都还是很好的。
死磕到底了…
阅读体验不算好,前半段基于“时间倒流”的高概念,给读者设立了太多阅读障碍,对日常生活的解构和讽刺太频繁,真正到了集中营时期,反而有些冲击不足。(P. S 读完本书前无法阅读下去其他虚构作品,脑子已经自动切换成倒流模式hhh)
故事是挺普通的故事,倒带的手法比较新鲜,描写战争后的生活篇幅比战争过程本身更长,突出一个“战争后遗症”,倒着来看战争如何改变人性。非常成熟且自信的手法,但形式远大于内容。
过去的事不会重来,而未来的事总会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