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各有异的封面

人各有异

[美] E.B.怀特

出版时间

2016-06-30

ISBN

978753277225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E•B•怀特的《人各有异》,是他在缅因州农场五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总结。一九三八年冬,怀特正当在《纽约客》事业顺遂之际,突然转身(不够华丽,但很坚决),跑到缅因州去当农民,由春到夏,由秋入冬,亲手操持了一个农场。这里的原因,或许与梭罗有很大关系,我们从怀特的文字中,也时时可以看到二人一前一后的关联。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怀特与梭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警惕以国家、政府、集体等等名义,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和侵犯。甚至《纽约客》要求编者始终以“我们”的面目发声,也让他感觉不自在。正是在缅因的乡下,“他找到了他的主题(就是他自己),还有和缓但真诚的语调。”他将“我们”如何,改换为“我”如何,成就了知识分子作为个人的独立存在。

我们因此得见这一本书,是一本慢书,不妨慢慢去读。书中没有微言大义,但凡讲到社会,仍然还是常识。他写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他要建立的,是一种简朴的,审美的生活,虽然这种简朴的生活有时也需要惨淡经营,忙个焦头烂额。

《人各有异》是E•B•怀特最著名的随笔集,自一九四二年初版以来从未绝版。

E•B•怀特(E. B. White,1899—1985),“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怀特对尘世上的一切都怀着“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的态度,其人格魅力与文字修养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纽约时报》为怀特逝世发表的讣告中称“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用户评论
两年多的农场生活见闻,絮叨但语言幽默、条理清晰,整体不失有趣。
看了几篇 至少今年内应该不会再翻阅了吧 对我来说 就是第二本《瓦尔登湖》 是我这个浮躁的心不配
读得好慢,已经记不清到底是几个月才终于翻完。但是真有意思,七八十年前的一个美国中产的田园生活碎碎念。说实话,我很难单纯地看待这本书,因为怎么说,我是个美队大粉。从前小半本中时隐时现的纽约未来世博会,到后半本的战争,都让我时不时掩卷冥思,那是Steve和Bucky的时代,那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相信过的真理,付出过的生命。啊,跑题了。
这个讨厌极权绑架个人自由的农场主,碎碎叨叨但又很诚恳地在观察二战时候的美国农村。
伟大的随笔家,超绝的文体家。非常美式的文风,口语化、率性、幽默、自然。读他的文字,常常能令人会心一笑。你我都明白这世界并不好,但至少还可以拥有知识分子的态度和关切。“面对复杂,保持欢喜”。take literature seriously, but not ourselves. 我是如此喜欢 White,正因他是个如此亲切、温暖、平实、真诚的人。
很喜欢,没什么大道理,就是一个前作家现农民五年的日常。他多幸运啊,在大环境那么紧张的时候,还能不愁吃穿,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100/100
在都市,在城镇,在书斋,在田野。心远地偏。1940年代的美国,想起来已经遥远得像一个梦。大部分随笔描写农场生活,他向往梭罗和瓦尔登湖,只是时局和战争还是要求他思考政治。忽然辞职跑去当农民,大约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抵抗吧。
描写农场的部分很治愈,有种在乡下大雪纷飞的夜里,窝在有壁炉的温暖房间里娓娓道来的感觉。不过讲政治的地方不太感兴趣,也看不太懂。里面有一些尖锐但经典的话语,偶尔读着就感觉很惊喜。
感觉是这几年可以放着在桌上偶尔翻翻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