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将疾病视为身体的敌人,寻求科技的力量来战胜它。然而,《疾痛的故事》提醒我们,疾痛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不适,更是个体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的反映。这本书邀请我们倾听患者的声音,理解他们面对疾痛时的挣扎与成长,从而重新审视医疗的本质——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疗愈疾痛带来的身心困扰。在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疾痛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以及医学教育和实践中应该如何转变,以更好地关怀患者。
作者简介
凯博文,1967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在哈佛有多个职位,包括社会医学部主任,人类学系主任和研究生院及医学院终身教授。国际公认的医学人类学家和精神卫生专家,他于1980年荣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医学人类学勋章。自1983年起,他一直是美国科学院医学部的终身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WHO)顾问以及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的资深顾问。他还获得了美国人类学学会的最高荣誉——博厄斯奖。
推荐理由
《疾痛的故事》一书深入探讨了疾痛的多元意义,不仅从生理层面剖析疾痛,更关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以及患者的心理体验。它揭示了疾痛与个体生活、社会环境和历史变迁的紧密联系,挑战了传统医学对疾病单纯生物化的理解。对于那些关心健康议题、希望理解疾痛全貌、探索医疗人文关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角和生动的个案研究,是提升医患沟通、促进更人性化医疗服务的重要参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医学人文、社会学或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医疗工作者,如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寻求提升医患沟通技巧和提供更全面照护的实践者
关注健康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
希望理解自身或他人疾痛体验,并从中找到生活力量的个人成长者。
目录
前言……001
致谢……001
第一章症状和异常的意义……001
第二章疾痛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030
第三章疼痛的脆弱和脆弱的痛苦……05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