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汉语别史的封面

汉语别史

郜元宝

出版时间

2010-09-01

ISBN

9787532862542

评分

★★★★★
书籍介绍

《汉语别史:现代中国的语言体验》内容简介:文学史理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理论,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文学理论是从大量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抽象出来,探讨某种文学的规律,形成其理论观念与体系,反过来指导或解释文学创作。

郜元宝,男,汉族,1966年生于安徽铜陵,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为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等。研究领域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评论、现代汉语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史、鲁迅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著有《拯救大地》《在语言的地图上》《鲁迅六讲》《另一种权利》《午后两点的闲谈》《现在的工作》《说话的精神》《在失败中自觉》《惘然集》《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鲁迅精读》等论文、随笔杂集。

目录
总序
自序:“研究语言”和“经历语言”
上编 信念的纠葛
一、母语的陷落
1.不平等的“语言接触”:从特征比较到优劣判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除却有些晦涩的理论,整体不错
郜老师以前真挺有才华,看得出对海德格尔的研究经历照亮了整个思路。引入德里达与郭绍虞对话,对“声音”“书写”的讨论等,问题意识很有理论敏感度。虽然有的地方逻辑推进并不严谨,大问题似乎还可以走得更远,但有不少机智的洞见,能让人理解甚至部分欣赏那些主观而坚决的判断。
上编像是对白话文运动的大型文献综述,下编是对当代文学的漫谈随笔。触及汉语现代化演进的部分力度有限。另外,忽略海外文学尝试是国内理论家的通病…其实那边的风景也很有看头。
无比启发
中国知识分子语言观念史研究。郜元宝对章太炎才是真爱吧,说起他讲着讲着就变成太炎了,讲别人则不会。肉麻。此书回答了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中国作家的语言为什么这么粗糙?并且为文学语言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论指导。(这一点并不多见)短时间内,我是要被这个框架洗脑了。
引我进入相关领域的入门之作,现在看来虽有不满,仍不失切入现代文学与思想的重要角度。郜老师的路径,对于文学研究史学化的趋向,有救弊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