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家乡博物馆的封面

家乡博物馆

(德) 西格弗里德·伦茨

出版时间

2024-01-01

ISBN

978753397255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家乡博物馆》中,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脚步,穿行于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田野之间,见证家族的兴衰、友情的考验以及个人成长的阵痛。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记忆和时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寻找幸福、面对挑战和珍视平凡生活之美的旅程。在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西格弗里德·伦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让读者在感受历史的沉重与人生的脆弱之余,也能发现隐藏于其中的坚韧与希望。
作者简介
西格弗里德·伦茨是与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学巨匠。他于1926年3月17日在东普鲁士吕克城出生,成长于一个海关官员家庭。尽管在1943年被征召入德国海军,并在战后作为战俘遣返,但他最终逃离部队并在汉堡大学研读哲学、英语语言文学和文艺学。1951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空中有苍鹰》发表并大获成功,赢得了勒内·席克莱奖和汉堡莱辛奖,确立了他作为职业作家的地位。伦茨的作品广泛被翻译成22种语言,销量超过2500万册,包括代表作如《德语课》、《家乡博物馆》、《投敌者》等。他的作品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议题,其中,《少年与沉默之海》成为德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并获得电视奖项肯定;《家乡博物馆》也被赞誉为他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伦茨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包括歌德金质奖章、托马斯·曼文学奖等。2014年他去世后,为了纪念他对德语文学的卓越贡献,德国设立了“西格弗里德·伦茨奖”。
推荐理由
《家乡博物馆》是一部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战争时期的家庭、友情与爱情,还深入探讨了历史记忆、艺术价值以及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选择。对于喜欢深度文学作品,对历史、艺术和人性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家乡博物馆》无疑是一本引人深思且情感丰富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喜欢文学作品中对人性深度剖析的读者
对战争背景下的生活故事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艺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读者
寻求个人成长与内心平静启示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家乡博物馆······001
第一章······003
第二章······055
第三章······097
第四章······14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伦茨提出了对“家乡”概念进一步阐释的可能性。当“家乡”成为马丁·韦特一代人口中令人生厌的概念时,老齐格蒙特一代人对家乡的情感何处安放?健康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界限在哪里?如果爱“家乡”不是错误,我们该如何热爱我们的家乡?
国内首次翻译引进 ,德国国宝级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长篇代表作《家乡博物馆》年尾赴约,关于逃亡与驱逐、失落与追寻、历史与记忆的一切。
德国国宝级作家,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和讲述者。家乡博物馆,本来是承载家乡记忆的处所。拿什么来捍卫你,这记忆的源头?难道痕迹都要被一再改写?一场大火,给它尊重和尊严,这是最深沉的爱才能发出的倔强呐喊。
“历史”究竟是什么?我们遗留下的“证物”又有何用?伦茨用一个老人的视角展开回忆,一次次争论,一场场冲突,最后以大火结束。 当历史的证据被用作政治目的时,它们所呈现的过去还是真是的过去吗?这场大火是对真相的坚守,是对家乡的建构。 齐格蒙特想要的是真实的、保存回忆的家乡博物馆,而不是沦为政治的工具,尤其是当雷夏特当选为会长时,整个故事便来到最高潮,亚当叔叔留给他的是对于马祖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操守,而不是所谓“民族共同体”的工具。 这本书篇幅很长,但情节其实并没有过多起伏,就像一个老者娓娓道来,偶尔读读这一风格的作品倒也非常不错。
确实不好看,伦茨的语言本来是有诗意的,在里面却沦为陈腔滥调。
一个用历史证物抵抗遗忘的故事,一场带着家乡远离战争的逃亡。 象征存在的记忆被无情篡改,原本属于我们的历史也不再属于我们。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与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对话,字里行间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遗忘的释然。 当集体记忆被当权者扭曲篡改,当下一代无法从“家乡”中获得力量与认同,我们究竟该如何守护过去、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这片黑暗、神秘的土地,只有在无人记起的时候才会被彻底抛弃,才会真正意义上消失在这个世界”。 每个读者皆是马祖里历史的见证人。而在和故事告别的同时,这段记忆也悄然封锁在脑中某块区域。我想,家乡博物馆给予人们的不仅是震撼还将是能量。 不是每一场故事都会有结果,但每一场经历都会有意义。 zui后,“没有人能强占它们,它们会为自己发声。”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