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长河的封面

长河

沈从文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537856188

评分

★★★★★
书籍介绍

《长河》是堪比《边城》的另一部田园诗作。

作者以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为背景,刻写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其中的哀乐。自然景物的明朗、小女儿性情的纯真和牧歌谐趣的点染,为故事增添了一丝光亮。然而,世事无常,一切又充满不安与无奈。

这是一部杰作,但因种种原因只完成了第一卷。

我ZUI喜欢的一句沈从文的情诗,只有十个字,但是深深打动了我。

——董卿

初读他(沈从文)的小说时,ZUI使我着迷的,就是它的那份呆劲和孩子的单纯。

——曹文轩

一般说来,沈从文的景物描写很受推崇,不过多数人只是从用字、用词的贴切和语言的独特性等方面来说,这诚然不错,但根本还在观物方式以及观物的传达方式上。

——张新颖

沈从文文章写得很好,但不是故事编得好,而是整个文字结构很讲究。忘掉这一点,往往会把沈从文简单化。

——黄永玉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苗族。

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后改行文物考古,亦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成果。

曾在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执教,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目录
长河
题记
人与地
秋(动中有静)
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复读,萧萧还是不错的,其他的说实话我并不清楚沈从文在干啥……
读着读着就把这个地方在脑海里画出来了
2021年闲读之63:从文先生在自传中说,“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愿意考察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读他的《长河》,就在感受他的愉快。湘西的人与事,承载了他太多的乡愁。所以,他笔下的湘西男女老少,就是他的记叙者。他用他们看世界,他把道理隐藏在对他们的生活情境、日常对话、风物风情的描绘中。从文先生希望他的读者是理性的,理性地对中国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长河》中那位身世“简单而不平凡”对“新生活”“好探索猜想,且居然还有点童心”的老水手或许便是理想写照。辰河仍在流着,《长河》却“浅尝辄止”,幸甚亦或不幸哉,各人有各人的答案。明年,想多读些沈先生的书,希望能够循着他的文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我用四川话读的,生动得很
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来看,围绕着橘子园、滕家、老水手,讲述了30年代左右,湘西某个镇那个小码头的故事,“新生活”要来了,当地保安队长、军队(军阀狗腿子吗?)对当地人的层叠盘剥削,外来的战争和技术(开厂)冲击当地的田园生活方式,他们在稳定的生活中不断地面临变化和不安(不确定)。夭夭、满满、夭夭的家人及干爹(会长),还有那可恶的保安队长,一直很害怕他把夭夭祸害了,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最后会怎么样……这篇长篇故事如同这长河在某一个山头处断了
1934发起的新生活运动,1936传到了湘西 《风子》“神之存在,依然如故。不过他的庄严和美丽,是需要某种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性” 《习题》:“乡下人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方式” 《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大王》《静》 “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百年前的风物志,还是感慨下字里行间女性的不易
感受沈从文先生心中的桃源
沈从文写得开阔、充沛、丰盈、舒展,是“乡下人”的灵气和傲气
长河与边城有相似之处,其中夭夭与翠翠都是生活在湘西的小鹿一般活泼的少女,天真俏皮。湘西的人们善良淳朴,湘西的橘子水泡泡的又似黄金般灿烂。只是,那些保民官的出现又为此笼上了一片阴霾,以恶毒来揣测质朴,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队长想用官价买长顺的橘子谋取利益,又对夭夭起坏心思。湘西是一片圣土,却有不速之客到来。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家园如沈从文笔下未受污染的湘西,无论现实如何,希望它可以永远活着游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