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封面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英] 萨曼·鲁西迪

出版时间

2017-04-30

ISBN

9787540244798

评分

★★★★★
书籍介绍

“全球最有争议作家”、凭《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布克奖”的“王中王”天才作家鲁西迪(又译拉什迪)代表作。《时代周刊》杂志年度最佳书籍!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文笔 汹涌、内容博杂、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作品,与鲁西迪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深沉的反思之作:关于家国的反思、文化的反思、宗教信仰的反思、阶级地位的反思、政治政体政务的反思、艺术与思想的反思、财富与人生的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反思、父母与子女的反思……所有的反思都是思考、都是悬念、都是故事。

小说影射和讽刺了多位世界政治领袖,争议不断。不过,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获奖频频,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获评《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入选《纽约时报书评》最佳书单!

——————————————————————————

一个逃亡者,带着耶稣、马丁•路德、但丁、摩尔人末世苏丹、“红色城堡”阿尔罕布拉宫、瓦斯科•达•伽马,还有列宁、尼赫鲁、印度香料巨商家族,以及被称为“美利坚”与“莫斯科”的母亲奥罗拉与情人乌玛,等等神秘信息站在垂死的门前,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家族史诗故事……

这个逃亡者,绰号“摩尔人”。当他出现在小说开始那一幕时,36岁,可是他的身体和内心却已经是历经世事沧桑的72岁了(他背负着一个恶毒的诅咒,生长速度是常人的两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谈到这个小说人物时说:“他是默罕默德十一世,或者是在地狱般乱世中的但丁;是在寻找张贴自己人生故事之门的马丁• 路德,还是在橄榄山上等待迫害者到来的耶稣!”

这个谜一样的人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座城市,或许整个国家,是一张被反复擦净重写的羊皮纸……隐形的现实如幽灵般在有形的虚构之下运行,颠覆了表层的所有意义。” 叩问:“我们如何能接触到底层已经迷失的母亲的全部的、感官的真相?我们如何能过货真价实的生活?我们如何能避免变得畸形?”

萨曼•鲁西迪(1947— )

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

14岁付英国求学,后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大学毕业后,他短暂从事过影视剧作家和广告公司文案工作。他长期生活在英国,2000年后定居纽约。

1975年,第一部小说《格里姆斯》问世。

1981年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出版,获当年布克奖。1993年,荣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25周年而颁发的 “特别布克奖”;2008年,又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

1983年,根据巴基斯坦当代政治现实而写的小说《羞耻》出版。1987年出版随笔《美洲豹的微笑》。

1988年,《撒旦诗篇》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长达十年的“麻烦”。这部以先知穆罕默德为原型的小说触怒了穆斯林,伊朗宗教首领霍梅尼公开谴责此书,并悬赏600万美元...

(展开全部)

目录
混杂!互文与文学“马萨拉”的烹制
达•伽马-佐格意比家族的家谱
第一部 分裂的家庭
第二部 马拉巴尔的马萨拉
第三部 孟买中央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译笔略尴尬,也不能说差吧,大体就是西餐大厨做日料的感觉,不对味
4.5;一个被诅咒的家族百年史,折射民族独立史以及原生宗教在殖民文化下的变异发展,种族林立、多元文化交杂的南亚次大陆超现实悲歌,视野庞博,历史纵深感;风暴之眼乃《摩尔人组曲》,跨越隐喻和现实边界的幽灵;不愧语言大师,绵密如疾风骤雨,技巧娴熟优雅,最终章在嘈嘈切切中达到复调高潮。
又是一部家族影射国家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很午夜之子,也很百年孤独。鲁西迪从来不忌讳,也不隐藏,他的生猛注定了他文学上的流亡。先天的残疾,疯癫的家族,必然的毁灭,他撕裂印度的皮囊,让骨肉和肿瘤无所遁形。
利用下架、禁书炒作自己的译作,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人
没下架扮什么?三大电商有货,陆某某真有点……
作者鲁西迪在试图告诉你印度咖喱(马萨拉)中的一味味香料都是什么。这里面有葡萄牙冒险家,有英国殖民者,有更早的波斯人、犹太人,有穆斯林,有接受了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回归保守的原教旨主义,有式微的世俗主义。这一切最终都被印度教民族主义这一剂主味盖过,呈现出血红色的辛辣。糟老头子坏得很。
佐格意比家族是浓缩了的印度,经历了复杂的种族宗教政治的冲突和融合,期待在多元和混杂的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也许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的:印度的历史就是没有历史。
設計的範圍很廣,跟著歷史寫故事,但是沒有神女和太陽之子好看。寫出了很可怕的母親,或者把國家當成的母親。很深的愛與恨,如同身體裡的的一根刺。自我放任忍不住的釋放惡,每個人都有的一面
人物真有生命力,我真喜欢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风格。封底推荐语没有一句是虚的。虽然我记不住这许多名字T_T
在鲁西迪作品里让我最失望的一部,仍然比大多数小说精彩。主要它的架构重复度太高,跟《羞耻》《午夜之子》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