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第三个警察的封面

第三个警察

[爱尔兰] 弗兰·奥布莱恩

出版时间

2017-12-01

ISBN

978754048091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 人生是场苍白的幻梦,是吞噬你我灵魂的杳杳黑洞。-

★ 比肩乔伊斯、贝克特,“爱尔兰现代文学三杰”奥布莱恩扛鼎之作

★ 经典美剧《迷失》倾情力荐,2天内狂卖10000册的后现代主义神作

★ 狄兰·托马斯、格雷厄姆·格林、安东尼·伯吉斯、约翰·厄普代克、威廉·特雷弗、唐纳德·巴塞尔姆、库尔特·冯内古特、吉尔伯特·索伦蒂诺、伊什梅尔·里德……顶礼膜拜的小说大师

*********************************************************

《第三个警察》写于1939至1940年间,直到1967年作者去世一年后才得以出版,是一部关于时间与空间、死亡与存在的暗黑喜剧小说,是一场融合卡夫卡式梦魇和爱丽丝式奇境的夺命之旅。

叙述者“我”自十六岁时起便沉迷于对科学怪才德塞尔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鸿篇论著,却苦于无钱出版。“我”受了朋友怂恿,与他合谋杀害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到手的钱匣却被他自个儿藏了起来。三年之后终于获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寻匣之旅不期然地成了天方夜谭般的荒诞奇遇:虽死犹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内心深处开始同“我”对话的“我”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宽度、没有厚度的诡异警局,一个笃信“原子论”的警长和他关于“自行车人”的奇谈,以及在位于隔墙里的袖珍警局办公,与被杀害的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面孔的第三个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关子卖到了最后。

*********************************************************

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具有真正的喜剧精神。

——詹姆斯·乔伊斯

靠着言辞、风格、魔法、疯狂和不羁的创造力,弗兰·奥布莱恩让你脑洞大开。

——安东尼·伯吉斯

跟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一样,他行文自如,举重若轻,有一种刺痛人心的优雅在每一页熠熠闪光。跟贝克特一样,他拥有一种遣词造句的完美天赋,一种将朴素文字调制为诗性音符的艺术——这一招两人都是从乔伊斯那里学到的。

——约翰·厄普代克

爱尔兰最具原创力和洞察力的小说家之一。

——威廉·特雷弗

弗兰·奥布莱恩和乔伊斯、贝克特一起,组成了爱尔兰伟大作家的圣三位一体。

——艾德娜·奥布莱恩

几被遗忘的爱尔兰文学巨头之一。

——英国《独立报》

奥布莱恩是二十世纪的喜剧天才之一。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弗兰·奥布莱恩————————作者

(Flann O’Brien,1911—1966)

本名布莱恩·奥诺兰(Brian O’Nolan),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讽刺作家。出生于北爱尔兰蒂龙郡斯特拉班市,毕业于都柏林大学学院,供职于都柏林地方事务部,并以笔名“迈尔斯·纳·戈帕林”(Myles na gCopaleen)在《爱尔兰时报》上长期开设专栏,撰写讽刺性文章。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奥布莱恩与乔伊斯、贝克特并称为“爱尔兰现代文学三杰”,以其荒诞、幽默、讽刺、戏仿的独特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双鸟泳河》《第三个警察》等不朽经典,直接影响了唐纳德·巴塞尔姆、库尔特·冯内古特、吉尔伯特·索伦蒂诺、伊什梅尔·里德等小说大师的创作。

刘志刚————————译者

高校教师,英语文学译者。译有G.K.切斯特顿随笔集《改变就是进步?》(2010)、D...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三个大师:奥布莱恩其人其事(代译序)……………………刘志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完美的小说应当有侦探小说一般复杂而精巧的外衣,戏剧作品一般戏谑又深刻的语言,以及智者透彻又令人恍惚的玄思,《第三个警察》都做到了。仅这一部,奥布莱恩便足以跻身大师之列,况且这种作品也不可能“批量生产”。
人生是场苍白的幻梦,是吞噬你我灵魂的杳杳黑洞
一部杰作。
在此谢谢编辑惠赠,之前从未听过这位作家。诚如作者自谦的话:“这书唯一的优点在于其情节。”但你必须怀着迷惘的期待一直读到结尾,直到看到作者这句话才能恍然大悟。我读到131页时开始觉得作者卖弄无聊是有深意的,读到181页时认为这或许是个哲学故事。读到259页《出版说明》才理解了本书的情节设置。作者脑洞果真大得出奇,但读者在被开篇的情节吸引后,到底接下来能不能在无聊中坚持往下读直到发现瑰宝?这恐怕是个问题。虽然作者设置的地狱“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永无休止”,但主人公的记忆每次都会被清空的,这样惊悚故事的轮回,我认为并不像西西弗斯和普罗米修斯受到的折磨那样无法忍受。本书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很明显冯内古特从中得到了借鉴,此外我还读到了一点点村上的味道(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对自行车的迷恋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比如syd barrett的童谣自行车,Alfred Jarry的X高潮自行车,Freddie Mercury的LSD自行车,虽然一开始就猜到主人公八成已经死了,但那个噩梦般的奇境着实牛逼,去查了下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的写作时间,发现比这本书晚了15年,当然鲁尔福理论上不会看到这本书,但相比巴拉莫中喋喋不休的梦呓,奥布莱恩的诡谲更适合我的口味,拿幻觉反映现实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拿现实打造幻觉。
58Qi
在无限循环之中
的确是恍然大悟,有一种局中局梦中梦的即视感
读的时候就觉得叙事结构很适合做建筑/空间类设计的inspiration, 后来发现张永和果然做过以此书为灵感的装置。后现代文学将建筑从物理空间解放出来的同时,也进一步消解了建筑学的意义(或者说所有存在的意义)。
在彭赞斯的minack theatre看过话剧,几年后国内发现了中译本,其实很好看,叙事像路边野餐,启发了我的毕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