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可见者的交错的封面

可见者的交错

[法] 让-吕克·马里翁

出版时间

2015-07-31

ISBN

9787540775179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作法国当代哲学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让-吕克•马里翁的国际声誉正在逐步上升,国内学界对他的研究兴趣也日渐增长。他的哲学思考与现象学、宗教密不可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这本关于绘画的专著中。马里翁区分了绘画中的可见者和不可见者,阐释了圣像画和普通绘画的关系,圣像和偶像、观看与凝视的关系,等等,论辩严密又极富洞察力,对于研究美学、艺术和哲学的人都有很高的研读和参考价值。

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 Marion),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宗教学系、哲学系客座教授。作为德里达的学生,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哲学和现象学,出版过多部关于笛卡尔方法论、理性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著作,对希腊和拉丁教父及中世纪哲学也多有研究,尤其以宗教领域的研究而广受关注。主要著作有《无存在的上帝》、《偶像与距离》等多部,曾获得法兰西学院哲学大奖(1992)和海德堡大学卡尔•雅斯贝尔斯奖(2008),2008年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译者张建华,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2001年7月至今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当代法国哲学。主要译作有《解构的共通体》《解释学、现象学与宗教哲学》《现象学导论》《论柏拉图的<政治家篇>》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引言
第一章 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交错
第二章 这种给予者所给予的东西
第三章 西罗亚的盲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马里翁希望在圣像的凝视中追溯不可见之物,复兴图像的伦理与神学,以此纡解景观时代的热病。然而这个不可见之物太单薄了,它不言自明的神圣性可以轻易地蜕为虚无的外壳,和景观的界限其实很暧昧。对于这种理论困难,马里翁只能将不可见者作为绝对存在悬置起来,并将其临显寄托于无数可见/不可见交错那电光火石的一瞥之间。但还是缺乏说服力。毕竟,作为一种临场的形而上学,现象学绵延的意识/目光之流早已自我限制,因此它无以勘探凝视的深度,也很难考察图像的层理,这是其内部的匮乏。
当我们开始思考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转换问题时,媒介便登场了。无论是前半段关于基督教神学的、图像,还是后半段的影像都非常有启发。,计划再读。只是一些关键概念似乎翻译有待商榷,尤其“基金”。
棒。
怎讲,尽管说这书得读博水平才看得下去,但我相信到读博那会儿我一定不会愿意再看它的
R19。看了十页没看懂,但我坚持了下去,终于开始看懂了,发现他想说的就是透视。然后堆砌一番他自己的词儿,说透视让我们看到了“不可见者”,而画上有的都是“可见者”,后者并不重要,如果只有后者那这画儿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一个画儿他好就好在能让你想到很多的不可见者blabla……再看到40页开始讲画家了,说画家有什么什么权力让你看到这个不看到那个blabla……拜拜了您nei!后面就草草翻一下结束了,完全不是我的菜。
超越论现象学到现在为止看过最花的玩法,虽然马里翁用无尽的神棍语言来代替其观点以至于必须要进行翻译(信徒与普通人的间距使得中法的间距没那么尖锐了),但不可见者在平面上突然爆发,又以画作的方式在可见者中留下疤痕,这疤痕作为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涌动吸引着观者,以此哀悼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情境,这整个画面确实有一种克苏鲁的美——但信了才会涌动是对信徒没什么吸引力的方案,涌动了必然会信又是另一种神选论,以至于我还是对超越论这种必然区分被动主动的玩法没什么兴致。
灭点来松动并安置一个视觉的空间,往后的论述,对于圣像画和此类的艺术创作来说确有此意,但不在西方宗教艺术文化当中确实难以判断并感受。
收获不小,水井边神告诉她:你被看见。先不论马里翁的主张有没有可行性,对透视的现象学梳理有启发,象征与摹仿的概念差异也写得鞭辟入里(总算知道象征主义是如何运作并流行了)。好奇在霍克尼重构了透视和暗箱之后,马里翁的理论可以如何回应这些技术促成的艺术,尤其是暗箱,在这个框架里和wjt米歇尔图像学里写的意识形态机器接近;再比如,如何嫁接本雅明和格罗伊斯;总结看来个人对这个解法并不感冒,因为圣洁holy的绝对总是有滑向神圣sacred的风险,而凝视的逻辑终点阿布拉莫维奇已经通过艺术家在场做过了。
圣像画的宗教学角度现象学研究
不应该当成一种绘画理论去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