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本真性的伦理的封面

本真性的伦理

[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

出版时间

2012-01-31

ISBN

9787542637192

评分

★★★★★
书籍介绍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三个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authenticity)。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像帕斯卡(Pascal)关于人类所说的那样,现代性可以用高贵、也可以用可悲来刻画。只有一种怀抱两者的观点才能给予我们未加歪曲的洞察力,去透视我们需要奋起应付其最伟大的挑战的时代。

——查尔斯·泰勒

———————————————————————————————————————

面对现代个人主义的困境,西方思想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从未停息。但泰勒试图在这场“口齿不清”的混战中另辟蹊径。他通过分析批判两种流行的误解——貌似深刻的文化悲观论与肤浅乐观的放任主义,探讨如何才能恰当地理解和维护个人自主性的理想,致力于从幻觉与误会中拯救这一现代性的伟大成就。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在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和哲学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曾担任牛津大学齐切利(Chichele)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教授。1986年入选美国文理学院外籍名誉院士,现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退休教授。主要著作有《行为的解释》、《黑格尔》、《黑格尔与现代社会》、《自我的根源》、《哲学论证》、《今日宗教种种》、《现代社会想象》、《世俗时代》等。

译者简介:

程炼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目录
目录:
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中文版导言)刘擎
1.三个隐忧
2.口齿不清的争论
3.率真性之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带有一丝黑格尔气息的神棍感。。
《更微妙的语言》
泰勒企图在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或者说是个人主义和原子化时代构筑一个基于某种社会关系或是视野的本真性伦理,这不是一条在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中的中间道路而是第三条道路,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人相对自由的同时祛除了琐碎化与平庸化的无关紧要的个人选择。
准备多买几本送人。
翻译问题?感觉看完刘擎的序就差不多了。后面没读出什么新东西来
形而上学
解决了一些困惑(比如在和他人讨论时面对「相对主义」式话语中)。当选择本身就能创造意义,当所有价值终究落于选择本身,还有什么不被诉说,这种「自由」该如何界定,以及重新迈入行动中呢?
泰勒認為必須堅持個人自主性,也相信伯林主張的消極自由不可忽視。其次,泰勒要去探索,除了堅持消極自由之外,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去應對自由產生的問題,更好地實現自主性的理想。他的第一個主張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放棄個人自主性?因為沒有自主性,我們的生活就像是一個贋品,失去了「本真性」。「本真性」就是人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而不盲從於外在的壓力與影響,這不僅是我們應對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而且是種道德理想。西方在道德思考的歷史中發展出了一種「內在化」的要求:道德不只是迫於外界壓力去做正確的事情,而是要和自己內心的良知相契合。本真性成為倫理世界的重心,是我們作為真正的、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的要素。泰勒支持本真性原本是一種積極的、強有力的道德理想,它伴隨著自由、責任感和生活的多樣性,是現代文化的重要成就。
自由主义者其实先天就容易被分裂吧
论证挺多,但观点无甚新意,还是社群主义那一套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