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的封面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张朋园

出版时间

2013-01-01

ISBN

9787542639905

评分

★★★★★
书籍介绍

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矇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

本书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者用政党原理去分析立宪派的背景、信仰、组织,用群众运动的眼光去剖视他们的群众基础和活动的方法,及其所发生的影响,用群众心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变异。对于他们卷入革命之后的活动,则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他们对革命反应的类型。

张朋园 生于1926年。海内外知名学者,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所长等职。

著有《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费正清、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等。

目录
韦慕庭先生序
自序
三版序
上编立宪派与立宪运动
第一章 立宪派与清廷预备立宪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材料和思想尚可,略有臆断之病,整体认知有当时的局限
短小精练~
读书笔记 终于交了!😭✌️
学术论文 写的真好 严谨 有些辞藻晦涩难懂不过大体还好 我是越来越趋向于立宪派,本来对共和没有好感。后面有一句 在集权国家,绝不容许异端运动的产生,如果集权者稍一松手,集权政治便有瓦解的危机。
作者提出“一个革命运动的发生,不在专制政治的败坏或压迫到了极点的时候,而是在统治者措意改善,压迫已经减轻,政治趋向开明之后。”一方面是立宪派温和的办法,改革的理想,被政府的犹豫一再挫败,逐渐偏向革命;另一方面,放松的管制,仿佛打开软木塞的香槟,汹涌的民意喷薄而出。
先生对张謇的评价最为中肯也最为经典,张謇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多数的“立宪派”。以前一直觉得立宪派与革命党有合作的可能性,但其实彼此了解实在有限,看似相似其实差别很大,“宪政”之路实在艰难
最近似乎逐渐想明白一个问题,但也不知道我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在与民间力量互动的过程中,清廷基本尝试用“宪制”的方式应对抗议活动,以钦定宪法大纲和资政院院章的规定来回应速开国会和弹劾军机。这背后是清廷用宪法凝聚国家的努力。另一方面,通过代议机关进入体制内的立宪派成员则始终致力于推翻“预备立宪”形式下的宪法体系,即N师所谓民国国会毁法造法之传统起于清末。这背后的原理,可能又会有些俗套地归结到制宪权与宪定权的区分。
对于了解从立宪到辛亥革命各省宣布独立这段历史有很好的帮助,史料翔实,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著成此书,帮助各界学者研究这段历史以及这段历史背后包含的关于阶级、派别,传统、现代,进取、保守等的一系列深入的剖析,值得一读。但是前半部与后半部有割裂嫌疑,后半部的确不如前半部,也或许是两部分所探讨的主题不一样吧,但是确实是瑕疵所在。
我的豆瓣第100本,诶嘿。
2019-12-7 在述不在论,超出预期。本以为五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或已过时,现在看来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立宪派综述。印象最深刻的是资政院要求军机大臣到院备询,后以全体辞职做胁要求弹劾军机大臣,资政院与军机处的一来一回以及议员发言摘录看得我痛快淋漓。百年回顾,我们现今仍需“立宪派”,只是这立宪的内容不再包含君主因素。 @2021-01-21 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