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战国子家叙论 史学方法导论 史记研究
傅斯年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7-03-01
ISBN
9787542656926
评分
★★★★★
标签
哲学
中国哲学
历史学
书籍介绍
《战国子家叙论》集中了傅斯年的三部残稿。 《史学方法导论》只余“史料论略”部分,举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史料的考证案例。 《史记研究》是一部讲义,讨论了几个有关《史记》作者与篇章的专门问题。 《战国子家叙论》是对战国时代各思想流派与思想家的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目录
战国子家叙论
一 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西洋哲学即印度日耳曼语言之副产品 汉语实非哲学的语言 战国诸子亦非哲学家
二 论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三 论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其余虽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然大体是自成一家之言
四 论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学宗胡适的气息扑面而来,《战国子家叙论》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在春秋时,只政府有力作文书者,到战国初年,民间学者也可著书了。”(p19-20)先秦还没有这个“政府-民间”的观念吧,先秦能写书的至少也是“士”,“士”的社会阶级再低也是贵族,而非民。
挺有些眼光,可惜太过简略,而且对旧说吸取不足。如论《老子》,可与《史微》相参。
蜻蜓点水,篇幅也不全
孟真先生的子学序论最为可取处,在论诸子之地方性,进至诸子理论的类型学分析。其所使用之材料限于传世文献,且剪裁史料之能力,处理思想史之眼光,比于钱徐二先生稍逊。先生之史学思想着墨于史料学较多,与古史辨相忖而实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