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的封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傅斯年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542657473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按照11个专题分为11堂课。这11堂课详细地介绍了叙语、泛论、诗部类说、楚辞余音、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早的传疑文人、贾谊、儒林、五言诗之起源等知识,是青年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一本读物。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了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目录
拟目及说明
叙语
泛论
思想和语言——一个文学界说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洞见颇多
傅氏还是擅长从宏观处着手,或者说讲“大道理”,发宏愿(期盼付给神话故事新生命的运动者),也保持着对当时学界较新动向的关注,至于细节,则本书篇幅不但远不完整,而且立论相对粗疏,带有太多个人的特色(不过依旧有趣,如史掾和清客关于奴才的类比)。文学史之用乃是刺激人们去分读专书。文学不是一件独立的东西,而是时代中一切物事之印迹,是根据语言而不是根据思想的,至多是牵涉及于思想的,因此语言之变迁引起文学的重大变化。近数百年中北方话音素减少,不同音字大量归并为同音字,表现在语言中,则是用复词代替了单字,和古时单音语明显区别了。语言先于文字,前乎文字仍有大文学。对于《书》(“前宁人”为“前文人”之误)《诗》《楚辞》等的说解,则更偏文献学上的考据。
被安利了贾谊……
读来易解,有此良师,如在眼前。后面一些太过研究性的文字就不易解了。
这写的很有想法 就是才到汉朝,加这么个题目出来,有点坑
需要对历史、经典和作品都很熟的知识基础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