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的封面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顾凡及

出版时间

2017-08-31

ISBN

978754285933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对自身大脑和心智的探索从未停止。我们的大脑和心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又隐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一书将带领我们踏上这场探索之旅,揭示大脑和心智的奥秘,让我们对自身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简介
顾凡及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多项学会理事。他在神经科学领域成就显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荣誉。退休后致力于科普创作,出版科普书6本,获得多项科普奖项,为普及神经科学知识作出重要贡献。
推荐理由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一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大脑和心智的奥秘,从视觉、听觉、嗅觉、记忆、情绪、智能到语言和意识,涵盖了认知科学的多个领域。书中不仅介绍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结果,揭示了大脑和心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不仅适合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还能为从事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大脑和心智运作机制的个人
对自身认知过程和潜能开发感兴趣的读者
以及对科学探索和知识普及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言 /Ⅰ
自序 /Ⅲ
01 打开心灵之窗——视知觉探秘 / 001
初识“心灵之窗” / 004
从盲点到第三种感光细胞 / 00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科普的话,没什么用。科研的话,又不够深入。
科普读物、通勤读物,看完一个也不记得,除了脑子越大不代表越聪明,一些病例倒是让人挺敬佩的,虽然生病但依然怀抱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书中看到了熟悉的段落——比如Hubel如何做实验、如何找Mountcastle索要头部固定仪的那段描写,基本上逐字翻译自Hubel本人的诺奖发言(1982, Nature)。总体而言,本书内容专业而语言平实易懂,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是值得快速浏览,补上此前不太了解的方向的基础、温习一下已有知识的专业科普。
科普类书籍,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趣的。
震撼心智!阅读体验渐入佳境,作者评介中肯。惊奇之处:盲点,视神经投射到上丘的古老通路,神经元特异化(概念、位置细胞)和集群模块化活动,嗅觉的调幅模式,H.M.回答说“什么好就做什么”,无害刺激的习惯化和强刺激的敏感化,两种CREB蛋白质亚型在形成长时记忆过程中的相反作用,危险信号通过脑干直达杏仁体早于意识的产生而立即反应,杏仁体和皮层上下行通路发育程度的不对称导致情绪控制的困难(比如消除恐高症),麦克莱恩把人脑划分为爬虫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三部分,感受也是理智机制的一个组成成分,神经元数量、距离等和智能程度,脑活动多降低脑退化概率,布罗卡区富有镜像神经元,脑内没有痛感受器,语言区的个体独异性和广泛分布,语言功能和思维的纠缠,优胜集群的活动表现为意识内容,下意识与决策等等等等
2018年在书店巧遇顾老师讲座获得签名版。这本书延续前一本《脑海探险》的写作风格,补充了更多心智相关比如记忆、情绪等内容,相对而言科普知识略多。另外注意到顾老师这本书是“著”,而前一本是“编著”。非常赞同顾老师最后说的,类似意识这样的复杂性难题,需要将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结合起来。我更愿意称之为系统论(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整体论),这方面应该看看埃德加.莫兰和马里奥.邦格的书,代表着真正的复杂性思维。
大脑运作科普性书籍,非常好看。 虽然其实生物学方面的描写对于医学小白已经难度很高了,但是描述的基本知识还是容易接受
工作原因被迫一次性通宵读完。客观来说,除了部分专业知识过于艰深,其中还是有不少有趣的内容、有趣的问题、有趣的答案。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