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脑的情绪生活的封面

大脑的情绪生活

沙伦·贝格利

出版时间

2014-12-01

ISBN

9787543224292

评分

★★★★★
书籍介绍

为什么一些人遭遇挫折的时候可以迅速振作,而另一些人却会陷入绝望?为什么一些人善解人意似有读心术,而另一些人绞尽脑汁也无法猜透别人的心?为什么一些人总是神采奕奕,而另一些人却总是郁郁寡欢?

先锋科学家、当世神经学与心理学权威理查德 • 戴维森在本书中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情绪模型,为我们揭示了情绪的起源、情绪的力量以及情绪可塑性的奥秘。

戴维森发现,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包含六种基本的“情绪风格”:情绪调整能力、生活态度、社交直觉、自我觉察能力、情境敏感性,以及专注力。一个人的情绪特征就取决于他在每个情绪风格区间上的位置。戴维森还解释了每一种情绪风格背后的大脑活动模式,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情绪大脑的模型。这一发现具有深远影响,不但变革了对自闭症与抑郁症的治疗,还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改造自己的大脑和情绪特征,主宰自己的情绪风格。

这是一本革命性的原创科学著作,它将改变你看待自身的方式,提升你的幸福感,让你找到更多生活的意义。

你准备好了吗?

目录
的大脑
译校者序 自我认知的幸福之路
序 科学的探索
第1章 大脑因人而异
第2章 情绪风格的发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总之就是正念正念正念,不用998,正念认知带回家。半本书在讲作者发家的经历,感觉用来找参考文献反而比较有用。
几种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情绪风格:情绪调整能力,生活态度,社交直觉,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敏感性,专注力。情绪风格的大脑机制:情绪调整能力-前额皮质与杏仁核之间传递的信号,社交直觉-较低的梭状回活跃水平社交直觉迟钝,情境敏感性-海马回活跃水平低情境迟钝,自我觉察能力-脑岛,内脏神经活跃,自我觉察能力强。生活态度-前额皮质和伏隔核信号,专注力-前额皮质。不存在一种理想的情绪风格。大脑可塑性:基因,童年,成年。听见闪电,看到雷鸣。交叉学科多产。生活态度:幸福疗法,环境中增加减少积极象征。自我觉察:MBSR呼吸,身体扫描。专注力:专注一境,无所缘。练习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情绪调整:正念,认知重评。社交直觉:看陌生人眼神,嗓音、姿势和肢体语言。情境敏感性:暴露疗法,训练,避免置身于不同的情
脑神经和情绪关系的科普书。大脑具有可塑性,可受经验影响改变结构,作者提出禅修是其中一种绝佳的重塑方式。如此一说,精神胜利法也是有生物基础的啊。Ps.书里的马蒂厄就是《僧侣与哲学家》里的那个,圈子好小
其实这本没觉得那么好,我怎么觉得这么鸡汤呢!?亏得我之前还给别人推荐过
畅销书经常披着科学的幌子卖着自己的狗皮膏药,遭人不齿在所难免。倘若反过来,为了卖自己的狗皮膏药,拿出科学的干货,让畅销数字来背书,又如何?似乎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区隔,能够自由地研究是起码的条件,当然开辟新路的辛苦是必然的。作者跟高僧的关系的确让人有些怀疑, 毕竟高僧是个敏感词。
今天粗略的翻了一下 对于非脑神经相关学科的爱好者 对上座部佛教和禅修又有一些了解的读者来讲 可能并不会是一本很有启发的书 这几年西方翻译过来的从科学角度运用禅修的手段来达到幸福/快乐/平静/专注等内容的书实在是有点多 除非是对神经科学有兴趣又完全不了解 否则这些书真的,,,不如去看看禅师们写的书更实用
听书: 前额皮质
从2015年上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上接触到正念冥想,到现在快7年了,断断续续地在练习,看来还是要坚持每天都做,觉察自身、感知情绪。
内部改进,通过禅修冥想;外部改进,通过生活环境改变。通过改进会更积极、有益健康,让我们生活更有幸福感。
meditation is not my thing
Z-Library